國健署:定期抹片篩檢 降低子宮頸癌罹病風險

記者吳典叡/臺北報導

子宮頸癌是婦女常見的癌症之一,因早期無明顯症狀,患者不易察覺,必須透過子宮頸抹片檢查,才能發現,為保障健康,從民國84年起,補助30歲以上女性每年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國民健康署今(23)日指出,30歲以上婦女每3年至少應接受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透過定期抹片檢查能及早發現異常,及早診治。

國健署「6分鐘行動 守護婦女一生健康」記者會今日在該署新聞發佈室舉行。

國健署表示,子宮頸癌是婦女常見的癌症之一,感染至發生子宮頸癌往往需10至20年,早期無明顯症狀,不易察覺。從民國84年起,政府補助30歲以上女性定期子宮頸抹片檢查,致使子宮頸癌發生率也大幅降低,都證明篩檢有效。同時,接種人類乳突病毒疫苗同步雙管齊下,達到國際建議女性疫苗接種覆蓋率9成的目標。

臺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副秘書長曹玉婷說,臨床醫師發現,民眾不願子宮頸癌篩檢與2迷思有關,包含「怕痛」、「怕結果異常,就是得到癌症」。害怕內診的民眾可以事前與醫療人員溝通,減少恐懼與不適感,檢查前,避免盆浴、不要沖洗陰道、勿放置塞劑、避開月經期間等。

同時,子宮頸抹片結果為陽性時,並不代表已經罹患癌症,必須配合醫師做進一步檢查,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千萬不要因為害怕知道結果,就不敢定期篩檢,癌前病變僅需手術治療,甚至無須住院,一旦拖延惡化成癌症,恐面臨切除子宮等。

國健署指出,30歲以上婦女每3年至少應接受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透過定期抹片檢查能及早發現異常,及早診治。(國健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