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健署:定期癌篩及早治療 提升存活率

記者吳典叡/臺北報導

根據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報告」顯示,民國110年新發生癌症人數為12萬1762人,平均每4分19秒就有1人罹癌。由於癌症初期並無明顯症狀,等到身體發生警訊可能為時已晚。政府已提供具實證的5項癌症篩檢,透過定期癌症篩檢,有助於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國健署今(23)日指出,要定期篩檢,篩檢結果如有異常,務必進一步接受確診,才能及早阻斷已發生變異的細胞進展為癌症,以提升自身存活率。

國健署表示,實證資料指出,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可降低3成5的大腸癌死亡率;有嚼食檳榔或吸菸習慣者,定期每2年1次接受口腔黏膜檢查,可降低2成6的口腔癌死亡風險;每3年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可降低約7成的子宮頸癌死亡率;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降低4成1的乳癌死亡率;而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可降低重度吸菸者2成的肺癌死亡率。

衛福部推動5項癌症篩檢服務,只要符合相關資格就能免費篩檢。其中,子宮頸癌篩檢方面,30歲以上婦女,每3年至少接受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乳癌篩檢方面,45至69歲婦女、40-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的婦女,每2年1次乳房攝影檢查;大腸癌篩檢方面,50至74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口腔癌篩檢方面,30歲以上有嚼檳榔或吸菸的民眾、18歲以上有嚼檳榔的原住民,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

至於肺癌方面,若具肺癌家族史,包括5至74歲女性,且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的民眾;若屬重度吸菸史,包括50至74歲吸菸史達30包年以上,有意願戒菸或戒菸15年內的重度吸菸者,每2年1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

國健署強調,112年接受政府補助癌症篩檢服務約480萬人次,為了自身的健康,提醒符合資格但未接受篩檢的民眾善用國家提供的5項癌症篩檢服務,並定期接受癌症篩檢。民眾可利用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APP,查詢自己是否符合篩檢資格,也可了解近3次檢查情形;或可透過全國癌症篩檢活動暨醫療院所資訊查詢網站,查詢住家附近的癌症篩檢活動或醫療院所資訊,便捷又快速。

國健署表示,政府已提供具實證的5項癌症篩檢,透過定期癌症篩檢,有助於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國健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