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光劇團版《長生殿》 唐明皇與楊貴妃精神團圓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國光劇團版《長生殿》崑劇小全本21日臺灣戲曲中心獻演,「京崑王子」溫宇航攜手現年22歲、劇團最年輕旦角謝樂,合作演出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同時以「情悔」主軸、彈詞貫穿全場打造國光版本,描述明皇賜死貴妃後,事過境遷面對良心,決定為她塑像表達歉意,鬼魅不平的貴妃聽到懺悔後,魂與像合一,選擇原諒唐明皇。

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表示,清初洪昇《長生殿》全本有50齣,她和溫宇航一同整理的小全本,以「小宴驚變、馬嵬埋玉、仙魂冥追、劍閣聞鈴、迎像哭像」為主軸,再融會〈屍解〉與〈彈詞〉,不只是精選折子,更有清晰的內在脈絡。

王安祈指出,《長生殿》如果只寫到〈埋玉〉,算不了悲劇 ; 如果只寫到〈聞鈴〉,也只有唐明皇的自嘆孤單 ; 直要到〈迎像哭像〉,才是真正的悲劇。因此她改變原本結局,不演甚麼月宮團圓,讓親耳聽到唐明皇悔愧的楊妃魂,與自己的塑像合而為一,「魂像合一」,與蒼老的唐天子攜手同下。這是兩人精神上的團圓,《長生殿》劇本的人文深度與高度應在於此。

王安祈進一步表示,溫宇航劇中飾演的「唐明皇」,從行當來說是「大官生」的重中之重,這幾年他在國劇團光挑起《琵琶記》《金不換》《千忠戮》等崑曲名劇,更悉心栽培青年旦角新秀謝樂。

王安祈提到,這次演出是國光劇團特有的小全本,溫宇航想到將〈彈詞〉拆開串接各折,一切都是李龜年的感嘆。當年參與「霓裳羽衣」的宮中樂官李龜年,在安史亂後流落民間,彈唱親身經歷,回溯天寶盛世與帝妃濃情,觀眾通過他的回顧他的視角,深度檢視這段歷史。

溫宇航表示,這次小全本演出內容,以〈彈詞〉貫穿全場,一路以〈驚變〉、〈埋玉〉、〈聞鈴〉、〈冥追〉、〈屍解〉演至〈哭像〉結尾,無論唐明皇或是楊貴妃,都有相當重的戲份。

溫宇航認為,謝樂是典型的祖師爺肯賞飯吃的演員,在做表、唱腔的表現相當優秀,對於人物的理解與表現能力,更是難能可貴。這次與謝樂這位年輕演員共同主演,增加傳承與提攜後輩的責任。

國光劇團版《長生殿》崑劇小全本,溫宇航攜手謝樂演出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國光劇團提供)

國光劇團最年輕22歲旦角謝樂,做表、唱腔的表現相當優秀。(國光劇團提供)

國光劇團版《長生殿》崑劇小全本,以「情悔」主軸、彈詞貫穿全場打造國光版本。(國光劇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