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大學推雙語教育,外籍教師憂:淪為背單字課方向錯

2018年,時任行政院長賴清德宣布台灣將啟動「2030雙語國家」的政策目標,然而實施至今,連國內外籍教師都搖頭。他們認為,許多課淪為英語單字課,授課方式讓學生愈來愈不敢講。一切「英語至上」並不好。

「雙語政策是台灣高教十幾年來的悲願。」教育部次長劉孟奇半開玩笑又沉痛地說。

2018年,時任行政院長賴清德宣布台灣將啟動「2030雙語國家」的政策目標,教育部隨之啟動雙語計畫,並於今年4月7日起宣布進入第二期,預計2年投入21億元,選出7所重點學校、51所重點培育學院,期待未來達1/4大二生都能上全英語課程。

事實上,這不是台灣第一次試圖透過教育政策提升學生的英文能力,如今教育部期待雙語計畫可以「超車而不翻車」,如何達到?政策又有哪些盲點?

台灣學生英文不好?不比鄰近國家差,只是不敢表達

師大歷史系教授吳有能說,台灣學生的英文沒有比較差。黃菁慧攝
師大歷史系教授吳有能說,台灣學生的英文沒有比較差。黃菁慧攝

來台不到一年的香港籍教師吳有能,對台灣的雙語教育感觸頗深。他在師大歷史系擔任教授,教授課程主要在中國儒學方面,曾在香港浸會大學任教。

他首先打破外界常見的迷思:「台灣學生英文程度不好」。

「實際上比起鄰近東亞國家、日本或韓國,台灣學生的英文沒有比較差。」

當然台灣學生之間的差異化很大,好的學生其實英文表現很好,吳有能強調,「但外界一直給他們打擊,沒機會使用英文,就沒有信心,導致現在學校的全英文課程都不敢來選。」

另一名專長領域在雙語教學的師大助理教授柯琦(Keith Graham)也認同,台灣多數學生的英文程度,都是有足夠的語言能力,但沒有自信。

這正是如今教育部推廣全英語課程(English-Medium-Instruction Courses,以下簡稱EMI)的目標:培養學生自信使用英文學習的友善環境。

但五年來,在推廣EMI時,究竟碰到什麼問題?

學生老師沒準備好? 專業課程用英語,變成在上英語單字課

以目前我們的雙語國家政策目標,期待在2030年可以達到有50%的學生畢業時,四年全部都參與EMI課程。

但有些學校為了達成足夠數量的學生參與EMI,強制他們修課,不論是否準備好。

柯琦認為,「學生很可能通過EMI畢業,但並沒有足夠的專業能力,」例如,有些教授抱怨,一些專業課程,用中文上學生都學不會了,改用英文,學生更難以理解。

他認為,學校應讓學生自由選擇,「讓學生上EMI是一個『機會』,而不是一個『限制』。」

不只學生還沒準備好,教授們也是。

像是有些學校科系,為了達到教育部對EMI的要求,就找來港澳或外籍教師上EMI。

師大助理教授柯琦。黃菁慧攝
師大助理教授柯琦。黃菁慧攝

柯琦指出,科系應該完整規畫哪些專業領域適合採用EMI教學,因為一定有些課程並不適合。

但如今許多EMI的專業課,只因該老師英文能力好,或他本身是外籍老師,就必須使用英文上課,這對學生不是好事。

還有不少學校的課程因為選課的學生選課人數不足,必須將課程的英文難度調降。造成該課程的討論無法深入,甚至變成英文課,老師上課都在教授專業領域的英文單字。

最後,推廣雙語教育也要小心不能推過頭,淪為「英文至上」。

台灣經常拿新加坡當作範例,認為他們推動雙語教育很成功。

但實情是,今日新加坡已經開始反思他們過度推崇英文作為官方語言,反而造成不少華人的中文能力低落,甚至已經重新開始推動「中文教育」。

不只新加坡有矯枉過正的傾向,連中東國家卡達也有類似的情況,他們也正積極彌補,提升阿拉伯文的重要性。

如何打造好的雙語使用環境? 以溝通作為目標,而非考過托福

什麼是正確的雙語教育方向?就是回歸政策初衷:創造良好的雙語環境。openverse
什麼是正確的雙語教育方向?就是回歸政策初衷:創造良好的雙語環境。openverse

至於什麼是正確的雙語教育方向?就是回歸政策初衷:創造良好的雙語環境。

柯琦指出,台灣常常把重點放在「英文要正確」,諸如文法、單字、發音,或是要通過托福考試,但那並不重要,目標應該是可以用英文溝通,讓人可以自由地透過英文聊天。

因此,柯琦認為,大學在推廣雙語政策時,不要忘記自己的使命是訓練出專業領域上的專家,而非訓練英文專家。專業領域所需的英文單字其實不多,而日常生活能夠溝通就可以。

吳有能認為,雙語政策絕非僅限英文的「中英政策」。他期許,未來可以朝向多語化的情境,例如中德、中法、中義等雙重語言,可以採取鼓勵的方式推動,「像是可以給予獎學金,或安排雙語學生去他國攻讀雙聯學位。」

面對台灣如今推動雙語政策,柯琦除了看見問題外,另一方面也對未來發展很興奮。

「如果台灣在雙語教育成功,我們就可以成為一個很重要的雙語政策示範國家。」

前方有其他國家示範英文推到底的錯誤,他現在只期盼教育部推動這些政策可以再慢一點,不要只想著彎道超車,最後卻翻車。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看更多遠見雜誌文章:
東海大學博雅為本、AI為用,以勞作成就永續願景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復育水下苗圃 ,助漁村「重返興旺」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助農民拿回自主權,打造共好農村新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