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法衝擊農民 張麗善籲1公頃1年對地補貼40萬

雲林縣有8萬7000公頃土地被畫為優良農地、一般農地,土地使用受限極大,農民營生不易,雲林縣長張麗善呼籲中央立法補貼農民。(周麗蘭攝)
雲林縣有8萬7000公頃土地被畫為優良農地、一般農地,土地使用受限極大,農民營生不易,雲林縣長張麗善呼籲中央立法補貼農民。(周麗蘭攝)

《國土計畫法》明年5月上路後,對農民衝擊甚大,雲林縣議長黃凱29日倡議「對地補償」1年10萬元及補助農民子女學雜費;但縣長張麗善認為,依稻米收成計算,1公頃農田1年應對地補貼40萬元才足夠農民養家。苗栗縣長鍾東錦、南投縣長許淑華也都要求中央暫緩實施,讓農友及地方政府有足夠時間因應。

鑑於國土法的罰則較現行《區域計畫法》重很多,農地違規使用動輒開罰30萬元,雲林縣有8萬7000多公頃被畫為農一、農二衝擊大,昨天黃凱質詢時,抨擊中央配套不夠完善,使農民遭受損害;多名議員連日來也強力譴責中央,不應枉顧農民生計貿然上路,並建請中央政府1公頃農地補助10萬元,補貼農民的基本生活。

張麗善表示,農民耕作付出勞力、體力生產農產品,就土地的貢獻及維持全國糧食安全自給率,本應有合理補償,遑論他們要面對氣候變遷帶來的天然災害,承擔愈來愈重的成本;依稻米收入為標準,1公頃農田1年至少要對地補貼農民40萬元才夠,這絕不是「喊價」,是有其計算標準。

苗栗縣因山坡地比例高,且是農業大縣,許多農民對新制也是一頭霧水,迭有反彈聲浪。苗栗縣議會昨舉行定期會時,縣議員孫素娥、周玉滿均關心推動進度與農民權益保障問題,並建議縣府要求中央展延期程。

鍾東錦答詢表示,鄉親對國土計畫相關規定普遍不熟悉,且農地使用的新規定與罰則跟舊制迥異,未來農地開發更趨困難,恐非農民之福,他已向中央強烈要求正視農業縣市的意見,暫緩實施2、3年,讓農友及地方政府有足夠時間做好因應措施。

多位南投縣議員也認為,這是箝制偏鄉發展的惡法,要求縣府建請中央延後實施。南投縣長許淑華指出,縣內逾7成土地畫為國土保育區,如同被判死刑,縣府彙整各方意見提供中央參酌,盼中央暫緩實施,以及部分有條件放寬地方審視。

內政部要求各縣市6月提交「國土功能分區圖」,南投縣議長何勝豐及議員陳淑惠、黃春麟、林憶如等人認為,國土法攸關民眾權益,不應倉促上路,要求縣府在提報「國土功能分區圖」之前,需先向縣議會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