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計畫法設檢舉獎金 卓揆認應檢討

國土計畫法上路後,農地使用受限,引起農民反彈。(本報資料照片)
國土計畫法上路後,農地使用受限,引起農民反彈。(本報資料照片)

「國土計畫法」預計2025年4月上路,但出現多方反對聲音,質疑對農地和土地有限制。民進黨立委邱議瑩14日質詢時也質疑,違規檢舉獎金制度會造成大量檢舉,擔憂農民會拿鋤頭對抗,呼籲中央檢討。對此,內政部長劉世芳表示,這是2015年訂定法條,不合時宜可以檢討;行政院長卓榮泰也認為,檢舉事項應重新檢討。

邱議瑩說,該法保留檢舉獎金制度非常不恰當,政府已可透過經費、人力撥補,加強查緝或空拍機等方式得知有無違規使用,她擔憂,若真的實行檢舉獎金規定,農民會拿鋤頭對抗。劉世芳回應,中央有衛星影像通報系統,比檢舉達人更精確,法條是2015年修訂的,不合時宜可以檢討。

卓榮泰表示,他始終秉持一理念,政府應鼓勵人民互相關懷,而非互相監控,政府應加強用公權力或科技監督,檢舉事項應重新檢討。

邱議瑩說,以前「農地變建地出售」的報酬與「務農」的收入天差地別,未來國土計畫法施行後,農地禁止私自變更建地出售,這些配合政府永續發展的農民理應給予合理的補償或獎勵,盼農業部針對功能分區中的農地設法補償,讓未來被畫為農一、農二的農地可以爭取更多的對地補貼,鼓勵農民生產。

農業部長陳駿季回覆,未來農業資源的投入會更集中強化在農一、農二,特別在基礎環境設施,而對於農地綠色環境給付、生態環境給付等,是設計堆疊式的給付,未來農業部的給付將比過往更加碼。

國民黨立委楊瓊瓔則直批離譜,明年將要上路的《國土計畫法》雖然辦過幾場說明會,但仍有許多民眾感到憂心忡忡,政府應該放緩,好好說明,讓人民恐慌的政策怎麼會是對的呢?其中,天價罰金更是嚇死人。她強調,本法沒有分藍綠白,應該以民為主,政府不應意識形態操作。

國民黨立委謝衣鳯也指,若已有科技可輔佐,就不需用檢舉的方式,的確應該檢討;另外,也應該將農民意見一併納入修法討論,避免民眾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