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境漂流瓶/港人來台庇護 「制度」在哪兒?

香港防暴警察攻入中大校園,拘捕多人。(立場新聞 提供)
香港防暴警察攻入中大校園,拘捕多人。(立場新聞 提供)


香港「反送中」示威衝突未見平息,鋒火甚至漫延至校園,台灣多所大學隨即宣佈接受香港大學生來台申請附讀,台灣官方9月份也曾表示法律完備,可提供來台港人必要協助;但我們要問,現行機制真的足夠嗎?在「難民法」與「港澳關係條例」修法延宕,政策未明下,台灣是否會出現愈來愈多,來台尋求協助但消失在公眾視線的「李倩怡們」。#請聽記者詹婉如專題報導#

港校淪為戰場 中大老師:學生被迫迎戰

#現場音#

11月11日,香港「反送中」民眾發起罷工、罷課和罷市「三罷抗爭」,要求港府同意「五大訴求」,香港警察當天多次試圖進入全港各大學搜捕學生,警察與示威者間緊張對峙、火光四起,原本平靜的校園恍若淪為戰場。

衝突事件隔日,香港中文大學崇基神學院院長邢福增接受央廣訪問時,談到他在現場看到的景況。邢福增說:『(原音)香港警察當天發射催淚彈和其他彈;學生那種想犠牲的精神,很令我們擔心,如果警察真的攻進來的時候,整個校園可能會變成我們不想看到的一個畫面,也就是很多學生會受傷。』

面對警方強勢搜捕示威者,一名站在前線的香港女學生阿文(化名)在變聲後受訪,她說,一開始,香港多數人以遊行、歌唱等平和的方式表達訴求,但至今看到年輕手足被自殺與強暴,這些憤怒,激起越來越多人站起來反抗。

阿文說:『(原音)我們真的想要報仇,因為我們知道香港人現在面對的是一個集權的政府,他們想要把我們香港人的民主直接抹煞掉。』

香港中文大學13日傍晚宣布,鑑於全港的社會運動持續升溫,校園多處設施遭嚴重損毀,本學期「即時結束」。

赴中文大學擔任客座助理教授的台灣學者陳文珊返台後表示,這段在香港的日子裡,她看見年輕人的無助卻堅強。

陳文珊說:『(原音)在香港做一個學生非常的困難,他要學會如何砌牆、學會如何用網球拍對付催淚彈,他要放棄他的暑假,現在他必須要放棄他的學業。』

2019年,成千上萬的香港學生走上街頭,他們從夏季走到冬季,仍未看到終點。

中文大學擔任客座助理教授陳文珊。(陳文珊 提供)

協助港人 義務律師:現存機制存侷限

香港校園動盪不安,台灣多所學校立即伸出援手;與香港11所大學締結姐妹校的台灣大學19日證實,包括240名台灣學生,已有417位來自香港各大學的學生申請來台,初步將以訪問生身分,讓他們隨班附讀,完全不收任何學雜費。

回顧9月1日,香港示威運動越演越烈時,香港民運領袖之一黃之鋒投書媒體,希望台灣當局能夠提供協助。

行政院長蘇貞昌當時回應表示,台灣相關法律機制皆非常完備,可以運作。他說:『(原音)(記者:香港昨天衝突很嚴重,黃之鋒呼籲台灣要修難民法,可是台灣有空間可行嗎?)台灣對於人權的尊重、對於自由民主的程度舉世肯定,我們對於相關都有、應該有的法律機制都非常完備,我們都可以來運作。』

但是,我們要問,「相關」的機制真的足夠嗎?


「香港抗爭者支援工作台灣義務律師團」發言人林俊宏律師(左3)、義務律師團成員賴中強律師(左1)。(詹婉如 攝)

9月29日「台港大遊行-撐港反極權」活動這天,由台灣律師組成的「香港抗爭者支援工作台灣義務律師團」宣佈,提供港人到台灣尋求庇護上的法律諮詢,律師團發言人林俊宏律師說,公開網路聯繫管道過後,確實有不少香港年輕人尋求協助。

依現行台灣的「香港澳門居民進入台灣地區及居留定居許可辦法」第16條規定,港澳人士申請居留台灣方法中,包括就學、就業、任教、投資等。現今,港人來台的確存有諸多管道,但仍有人申請受限。

林俊宏說:『(原音)其實這個部份很取決於每一個個案的條件,有些人有,有些人沒有,現在的問題在於,如果他們不符合這些條件的時候。』

義務律師團成員之一、賴中強律師表示,有條件不符的個案,需向香港警方申請良民證,才能獲得在台許可,這在當前香港情勢下,簡直難上加難。

賴中強律師:『(原音)某些在台居留的許可需要香港警察署的良民證,那這些因為政治因素而申請要來台灣停留或居留的人,他們可能沒有辦法在這個時候去向香港警方申請良民證,這個時候怎麼辦?律師團會嘗試著在現行法規體系下來說服,或者是來提供相關法律上的協助,讓這些個案,能夠達到他們所希望的,不管是延長簽證或者是在台灣居留的目標。』

根據「港澳關係條例」第18條明定,「對於因政治因素而致安全及自由受有緊急危害之香港或澳門居民,得提供必要之援助」。這條形同政治庇護的法令,為有庇護需求港人另開一扇窗。

但林俊宏律師說,何謂「必要」援助?如何審查?在當下無施行細則狀態下,對有來台申請政治庇護需求的港民來說,恐怕有著看得到、但摸不到的現實。

林俊宏說:『(原音)港澳18條是包山包海!具體的援助是什麼?具體細節跟標準到底是什麼?主管機關有比較大的權限可以去做解釋;所以這個部分就是變成是政府的態度為何,我們還在跟他們儘量溝通,目前沒有受到什麼溝通上的阻礙,只是說有關具體的成果,可能還要再花點時間!』

庇護法案延宕 立法院僵局難破

其實,早在14年前,庇護難民的細則,包括申請者的條件、審核機制等,皆已制定於「難民法」草案。自2005年提出,直至2016年,該案終於凝聚朝野共識,並在立法院初審通過,但是,直至今天,該法仍未被排入二、三讀。

國民黨立委黃昭順接受央廣專訪。(詹婉如 攝)

國民黨立委黃昭順說:『(原音)我們都經過很密切的討論,不是說我主持會議,我就啪一下!讓它過,而是討論好幾次,蕭美琴等等好幾個立法委員,大家都很認真,不分政黨在那邊討論,結果怎麼會一轉眼大家都不面對?這個我就覺得不對;在立法院民進黨是多數,哪一個案子要過會不過呢?何況這個案子是我主持的,他們要過,我們就是順水推,怎麼會不過呢?』

「難民法」草案通過的當年,國民黨立委黃昭順時任內政委員會召委。她說,立法院曾因難民定義是否包含中國籍分歧,但此爭議在當年排除,「難民法」中,專門以在台外國人及無國籍人為適用對象;中國大陸人士依「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港澳人士適用「港澳條例」,也就是依據當事人身份的不同而發展出三套法令,這是在台灣特殊政治因素下,形成的難民庇護制度。

但就是這樣,「分開處理」打破了僵局!

2016年「難民法」有了最大的進展,不過,這個希望卻被「冰凍」至今。

高度關注「難民法」推動進度的民進黨立委尤美女受訪時自嘲地說,她都快卸任了,該法仍未被通過,但她話鋒一轉地說,身為一個執政黨,諸多心力得放在民生與經濟等重大法案,「難民法」不得不被排在後端;這些年來,她也曾試圖修法,但朝野討論過程中,又衍生出更多爭議。

立法委員尤美女接受央廣專訪。(曾國華 攝)

尤美女說:『(原音)當我們的難民法通過,可以事實上適用最多的會是中國的民運人士,那中國這裡又牽涉到難民所指的是外國人或無國籍人,所以中國這些人又要牽涉到,這到底是國與國這所謂的政治問題、我們跟中國的關係問題,所以這裡就馬上陷入到非常敏感的議題,我們的兩岸關係條例是我們台灣跟中國的所有的事物,都納在兩岸關係條例裡面,裡面關於外配的問題,關於他們的居留、工作權、參政權等等,全部都兩岸關係條例,所以當初其實我曾提兩岸關係條例的配套措施,可是在討論的過程就會放很多議題進來,大家就吵成一團,到現在我都快要卸任了,都不曉得這個法到底會不會過。』

於是,有立委私下對記者表示,兩岸關係詭譎多變,許多事,能做不能說!在記者採訪相關政府單位時,官員亦展現出不想多談細節的態度。

進行「難民法」遊說工作多年,台灣人權促進會秘書長邱伊翎則直指,「難民法」草案一旦通過,中國大陸與港澳人士相關庇護條例修法後將比照,變相碰觸兩岸爭議地帶,如共碟等國安疑慮。但她反問,台灣没有明文管控機制,恐才是最大國安漏洞。

邱伊翎說:『(原音)中國若真的有心想要派1千萬人入侵台灣,請問這件事情是可以用不通過難民法就能去阻擋的嗎?不可能嘛!那不會是一個答案,也不會是一個解法;那今天如果真的有比較大量的,真的是所謂尋求庇護者的時候,你又不建立起一個相關的審查機制,你難道不會覺得這個東西更混亂嗎?』

未制度化 協助政策難以檢視

因「反送中」事件動盪加劇,掀起一波港人來台移民潮,據移民署統計,2019年1到7月港人申請在台居留人數,比去年同期增加近三成,申請定居也增加兩成,光是7月份就增加1百多人。

曾遭中國關押8個月的香港銅鑼灣書店前店長林榮基,擔心法條一過可能被引渡到中國,4月25日搭機來台尋求庇護,是這段期間最知名的港人。

香港銅鑼灣書店前店長林榮基。(江麗華 攝)

林榮基當時說:『(原音)(記者問:未來你想在台灣定居嗎?)可以的話當然,台灣這邊怎麼說也是一個民主自由的地方,如果可以,我想在台灣重開書店,也等於代表我們是反對專制政權的象徵。』

這段訪問半年後,林榮基透過募資平台,重啟銅鑼灣書店,僅僅一天,捐款就衝破280萬預定目標,最後共募得近新台幣600萬元。

不過,並非人人都是「林榮基」,特別對「反送中」事件中的香港年輕族群來說,只有透過法令明文協助,取得合法身份與工作權,才能安心。

香港示威學生阿文(化名),接受央廣訪問時盼望,臨近的台灣能對港人伸出援手。阿文說:『(原音)希望蔡英文總統能讓一些法令修法,保護一些因為香港示威到台灣避難的人。』

#錄音檔:李倩怡#

李倩怡說:『(原音)大家好!我是2017年1月開始,從香港流亡的李倩怡。』

這是香港青年李倩怡的聲音,她17歲來台,至今已20歲。

李倩怡曾在2016年,參與以保護流動攤販為名的「旺角騷亂」事件,隨後被控兩項暴動罪和一項襲警罪,2017年,傳出她棄保潛逃至台灣被香港警方通緝,台灣移民署證實,李倩怡的確曾入境台灣,至今未有出境紀錄,但入台證逾期,成了台灣幽靈人口。

這3年來,她未公開露面,直至今年「反送中」事件中,以「香港流亡者」身分,在台灣直播節目中以錄音宣讀聲明,大家才再聽到她。

「難民法」未過,反送中事件抗爭越演越烈,港青接續來台,陸委會表示,政府會依據「香港澳門關係條例」採個案方式彈性處理;內政部則透過新聞稿指出,難民依法個案處理,現有機制運作良好。

人道考量中,台灣給予香港來台青年「個案」協助,但庇護政策未展現在陽光下,外界看不到政府制度化的協助,對來台港青說,雖已獲准留在台灣,但真不知,若台灣再政黨輪替或者政策出現變化,他們還能待在這兒嗎?台灣社會,會不會再出現需要協助,卻消失在社會中的「李倩怡們」。

 延伸閱讀 
預算會期加大選年 難民法闖關困難重重

國境漂流瓶/在台「勇武」:來台後的感受有如時空錯置

國境漂流瓶/在台烏干達難民:只想安穩睡一覺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