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學歷牙醫實習草案惹議 本土牙醫呼籲:衛福部嚴加管制避免醫病雙輸

國外學歷牙醫實習草案近期引發爭議,本土小牙醫聯盟指出,要向衛福部次長周志浩公開喊話,期望不要一方面緊緊限制牙醫系國內招生名額,另一方面卻增開國外學歷牙醫實習名額,破壞長年以來的醫師人力總量管制,造成醫療環境崩壞、醫病雙輸。

去年五月,立法院通過醫師法修法,不再區分「九大醫療先進地區」,而是持國外醫牙學歷者一律須先通過學歷甄試,才能參加我國醫師國考及實習,對於國外學歷者終於有了基本的考核,各界均予以肯定。然而附帶決議卻要求放寬在落日條款前入學、不需學歷甄試者投入實習,引發基層牙醫和師生強烈反彈。本土小牙醫師聯盟由牙醫師劉晁銘等人發起。

少子化影響 人口比例漸失衡 台牙醫恐變「赤貧牙醫」

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 「2020 牙醫醫事人力培育和供需規劃」指出:當牙醫師人口比低於1:1800(即每萬人口有超過5.56位牙醫師)時,牙醫人力會明顯的失衡。而目前全台灣有1萬6千5百多位牙醫師,牙醫師人口比為1:1443(即每萬人口有6.93位牙醫師),若再繼續增加牙醫師人數,將邁向日本牙醫過剩導致的 「赤貧牙醫」和 「過度醫療」,意即民眾花錢卻可能得到不必要的醫療,造成醫病雙輸。

本土小牙醫聯盟指出,如今牙醫師人數更多,台灣人口卻因為少子化呈現負成長,牙醫師比起當年只有更加飽和,然而草案內容卻以「應依國內醫事人力供需、教學醫院實習量能及其他相關事項」,賦予衛福部相當大的裁量權。

本土小牙醫聯盟呼籲,衛福部將草案內容納入「每年國外學歷適應訓練選配分發人數不得超過國內牙醫學生招生容額的1/10,亦不得多過國內任何一所牙醫學系招生人數」等文字,讓國外學歷牙醫也回歸人力總量管制,不要「嚴以律己,寬以待波波」。

根據統計,國外學歷牙醫師執行醫療資源不足地區改善方案的比例遠低於國內學歷者;全國的國外學歷牙醫師中有將近半數都在雙北市執業,引進國外學歷的牙醫恐怕也只會往人口密集區集中。本土小牙醫聯盟質疑,以偏鄉、長照或其他弱勢之名增開名額,是拿偏鄉民眾當新手醫師的練刀白老鼠,不但不能解決問題,還將破壞整體醫療大環境,無異飲鴆止渴。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