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人權委員會成立周年 陳菊:與各界對話合作讓人權更向前

國家人權委員會成立周年,陳菊:與各界對話合作,讓人權更向前。(圖/取自監察院直播畫面)
國家人權委員會成立周年,陳菊:與各界對話合作,讓人權更向前。(圖/取自監察院直播畫面)

監察院國家人權委員會今天舉行成立週年成果發表記者會,主委陳菊表示,未來將從促進跟保障人權兩大面向上,透過與行政院等院際合作,並針對數位監控等民眾關注的新議題,與更多部門對話合作,讓台灣人權更加向前。

國家人權委員會今天在記者會中播放成立一周年成果影片,陳菊在致詞表示,國家人權委員會從去年的八月一日成立以來昨天屆滿一周年,委員會的成立歷經政黨輪替,從陳水扁、馬英九到蔡英文總統執政歷經二十年不斷溝通協調。

雖然民間倡導人權人士還是覺得不夠滿意,但她說,人權是一步一腳印步步落實,從成立國家人權委員會就要歷經二十年,顯然這是一個非常不簡單的工程。

國家人權委員會揭牌之初,蔡英文總統曾提出有三個期許,希望成為國家的良心、分享台灣人權經驗並貢獻國際。陳菊表示,在促進跟保障人權兩大面向上,委員會做了一些具體的成果。

首先在促進人權上,她說,委員會分別跟考試院、國家文官學院、還有教育部、國家教育研究院合作,公務人員是國家進步穩定最重要的推手和基石,由院際合作,藉著人權教育的教材合作,讓公教人員能夠成為帶動台灣人權向前發展重要的力量。

其次,國家人權委員會也提供憲法法庭上的人權觀點,陳菊表示,雖然與民間的期待是有落差,但未來仍會跟社會對話一起舉辦很多的座談,包括勞工、原住民、新住民、青年居住正義等,並把這些對話作為政策研究或者立案調查的參考。

針對大眾關注的議題,像是近來有關數位的監控、數據收集,以及銀髮族醫療人權等新的人權議題,她說,我們一樣非常的關注。未來也會積極透過各個視訊的會議,跟亞太地區國家人權機構等,進行人權經驗的交流跟分享。

在保障人權上,陳菊指出,國家人權委員會也跟行政院密切合作,未來有關國家防制酷刑機制等議題,也由國家人權委員會來主責,並與行政院針對執行方式進行多次討論提出具體執行規劃。

她強調,人權的落實不是一蹴可及,期待未來跟更多部門對話合作,用溫暖的力量一起讓台灣的人權更加向前。

監委王幼玲、王美玉、紀惠容也在會中發表外籍漁工人權專案調查成果,報告中指出,台灣是漁業大國,目前台灣遠洋漁船有21000名外籍漁工,大多來自印尼、菲律賓及越南。但境外聘僱漁工應簽訂的勞動契約卻常被忽略,尤其受僱於權宜船的外籍漁工更常讓自己身陷孤立無援的惡劣勞動環境。

過去因國內機關對境外權宜船管制效力有限,遭歐美各國列為急需改善強迫勞動名單,導致台灣國際聲譽嚴重受損,更衝擊整個漁獲產品市場出口的供應鏈。

報告中擬定短中長期目標,初期先處理6個調查案件涉及的政策與執行問題,與政府及相關團體對話,促使企業及仲介重視漁工人權。中長期則尋求國際合作督促,並推動政府擬定符合國際人權標準的海洋政策,讓台灣能從侵害漁工人權的黑名單中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