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是武力造成的!」 陳儀深:823砲戰確立台灣的領土範圍

國史館館長陳儀深昨(24)天在國史館專題演講「重新認識823砲戰」。   圖:國史館提供。
國史館館長陳儀深昨(24)天在國史館專題演講「重新認識823砲戰」。 圖:國史館提供。

[Newtalk新聞] 國史館為紀念823砲戰65週年,8月安排一系列金門歷史文化的專題演講,國史館館長陳儀深昨(24)天在國史館演講「重新認識823砲戰」。演講中他指出,50年代美國和中華民國合作無間,才能安度兩次台海危機。九三砲戰後,中華民國與美國簽定《中美共同防禦條約》,藉著美國國會台灣決議案,將防禦範圍擴及金、馬。823砲戰的結果,可說是確立了中華民國台灣的領土範圍(台澎金馬)。正如同孫文所言:「『國家』是武力造成的。」

陳儀深演講中表示,1955年藉著美國國會台灣決議案,將防禦範圍擴及金、馬。在這過程中間,美國國務卿杜勒斯(John Foster Dulles)扮演穿針引線的角色,是值得吾人紀念的美國友人。蔣中正總統在日記中亦曾稱讚杜氏「反應敏捷」。1958年10月杜勒斯來台與蔣中正總統面談問題,雙方發表「蔣、杜聯合公報」,蔣氏強調光復大陸主要武器為三民主義,並非憑藉武力,同時確認金馬與台澎防務有密切關連。使得中華民國國軍行動受到美方節制,戰略規劃趨向守勢。

他說自己長期思考823砲戰在「台澎金馬共同體」形成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及歷史意義,儘管823砲戰的歷史意義重大,但各界對於823的基本知識仍不夠明瞭。包括1958年8月23日中共解放軍「第一波砲擊打死我方三位副司令」、共軍砲打金門、「馬祖」,以及美方的八吋榴彈砲使共軍決定「單打雙不打」等,均是錯誤或不週延的說法,顯現我們社會對於823砲戰的基礎認知仍待補課。

陳儀深表示,自己偕同仁走訪金門各展館時,雖對展示技巧表示讚許,但歷史內容陳述則提出改進建議。各展館的展示內容重複敘述,一再強調胡璉功績,對於美國因素則略而不談,或對美國的角色陳述過於隨意,沒有把握到美方小心處理、深怕捲入大戰的謹慎態度。又或者將砲戰往後的和平狀態,簡化歸因於有「堅固的防禦工事」,忽略國際政治因素的作用。對於823砲戰的精髓與意義,則有太過簡化,聚焦於當前的政治意義,時見「以論代史」的情形。

他點出823砲戰影響戰局的關鍵。823砲戰爆發翌日,美國第七艦隊已駛抵台灣海峽,美方並提供F-86戰鬥機及初試啼聲的響尾蛇飛彈,協助我方取得空戰優勢。金門戰局的轉捩點,是透過國防部長俞大維向我駐聯合國軍事代表團團長何世禮,敦促美方儘速提供武器。八吋榴彈砲從琉球——左營——馬公,運抵金門,威力之大,震懾中共解放軍。過去官方和民間對俞大維部長的角色不夠重視,其實俞部長國共內戰期間認識負責調停的馬歇爾(George Marshall),包括隨後的大陳島軍民撤退來台行動,俞部長與美方溝通無礙,功不可沒。

他說,823砲戰爆發後,1958年9月4日美國國務卿杜勒斯明白對外界表示:「不論台灣或金門、馬祖等島嶼,過去從來沒有受過中共的管轄。」美國務院宣布停止對運補船隻護航,但也宣稱如解放軍再度砲擊,則繼續護航。除了軍事較量,美台政治關係、國共雙方的政治作戰,都是決定砲戰勝敗的關鍵。

陳儀深提到,台澎於1895年永久割讓日本,必須面對二戰後殖民地歸屬問題的國際處置。金門、馬祖一直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1949年以後,外島問題如何寫進雙方的公報、防禦條約裡,著實得煞費苦心。無論如何,在歷史的曲折的前進過程中,逐漸形成了美國胡佛研究所林孝庭主任所稱「意外的國度」,或稱「偶然的共同體」。當務之急,應是如何保護這個「共同體」的存在,主觀一廂情願要求和平是不切實際的。歷史所給予的教訓,誠如他日前參訪美國雷根總統圖書館所見名言:「Peace through Strength」——有實力才能帶來和平。

國史館館長陳儀深主講「重新認識八二三砲戰」

查看原文

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
賴清德談823:基於互利、尊嚴、對等原則與對岸展開對話
蔡英文紀念823戰役:同島一命 才有能力退來犯共軍

LVT-P4兩棲登陸運輸車。   圖:國史館提供。
LVT-P4兩棲登陸運輸車。 圖:國史館提供。
金門地區落彈統計。   圖:國史館提供。
金門地區落彈統計。 圖:國史館提供。
陳儀深偕同仁走訪金門各展館時,雖對展示技巧表示讚許,但歷史內容陳述則提出改進建議。   圖:國史館提供。
陳儀深偕同仁走訪金門各展館時,雖對展示技巧表示讚許,但歷史內容陳述則提出改進建議。 圖:國史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