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警報慘敗民間地震APP? 氣象署揭「漏氣」原因

不少網友抱怨,常常沒收到國家級警報,自嘲「國家級邊緣人」。(示意圖/資料照)
不少網友抱怨,常常沒收到國家級警報,自嘲「國家級邊緣人」。(示意圖/資料照)

台灣4月地震頻繁,自3日7.2強震起,截至26日晚間已逼近1300起,但不少人抱怨國家級警報根本沒反應,也讓民間自製地震APP下載數暴增,對於國家級警報的質疑,氣象署26日傍晚也做出回應。

氣象署地震粉專「報地震 - 中央氣象署」解釋,無論是國家級警報或地震速報APP,初始資料都是來自氣象署在各地設置的地震測站,在地震發生後透過最快到的P波資訊估算地震的位置、深度、規模,趕在破壞力較大的S波抵達之前發送預警。相關資料及技術都是氣象署自行開發的第一手資料,並無償提供給合作的企業或個人開發者應用。

對於民眾質疑,民間APP比國家級警報精準、及時的質疑,氣象署表示,後者用途其實並非告訴大家地震要來了,而是針對可能致災的情況強制告警,為了不成為放羊的孩子,才會設定地震規模5.0、所在地震度4級以上的高門檻。

氣象署指出,簽約合作的軟體、APP或自動控制智慧減災等應用就不受限制,只要地震規模達到4.5、所在地震度3級以上,地震速報就會發布警報,使用者還能依自身需求設定提醒,例如高樓層住戶可以設定震度推播級數。最後氣象署表示,希望透過合作,借重民間高手的專業跟創意,來擴散災害應變的量能,歡迎有志合作的夥伴加入行列。

更多中時新聞網報導
雨勢擴大石門水庫水情回升 估帶進110萬噸水量
花蓮餘震暴增「往陸上移動」專家:有點異常
和重電亞力一樣賺5元、股價僅一半「3600億政府作多還不敢買」這檔有機會翻倍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