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國中生上網玩智慧型手機遊戲比率最高 高中生85.6%上社群網站

根據調查,112年國小生與高中生在網路沉迷的傾向比106年調查有微幅上升;至於上網最常進行的活動,國小和國中生皆以玩智慧型手機遊戲(含線上遊戲)比率最高(國小79.7%、國中77.6%),高中生以使用社群網站比率最高(85.6%)。

隨著學生們開學,不少家長終於鬆口氣「鬼門終於關了」。暑假期間,不少家長面臨了小朋友網路使用問題,他們一方面不希望孩子過度沈溺網路,但一昧用沒收手法也換來了不少親子摩擦,兒福聯盟為此向家長推薦由親子天下出版的《過曝時代》一書,作為家長與孩子使用網路發生爭執時的指引。

學生過度使用網路,已經成為新一代課題,一如過往校安中心通常處理的是校園間的實體糾紛,然而,在網路上的「線上」霸凌、過度使用網路帶來孩子的比較心態與不安,逐漸成為校園問題的主體之一。為瞭解中小學學生網路使用情形,教育部委託陽明交通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執行112年台灣中小學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調查報告,發現112年國小生與高中生在網路沉迷的傾向比106年調查有微幅上升。

調查結果顯示,國小、國中、高中生有智慧型手機的比率分別為59.7%、87%、91.8%;國小、國中、高中生有平板電腦(含筆記型電腦)的比率分別為46.5%、49%、57.2%。

至於上網最常進行的活動,國小和國中生皆以玩智慧型手機遊戲(含線上遊戲)比率最高(國小79.7%、國中77.6%),高中生以使用社群網站比率最高(85.6%);國小、國中、高中生以學習為目的上網找資料或影片(每週至少1次)的比率分別為61.1%、60%、70.8%;國小、國中與高中生首次接觸網路的時間,皆為國小3至4年級階段最多。

調查採用台大心理系教授陳淑惠的「陳氏網路成癮量表」,發現112年國小生與高中生在網路沉迷的傾向比106年調查有微幅上升;另外,針對學生的學習管理能力分數與網路沉迷傾向分數進行分析,調查也顯示,學習分心程度與網路沉迷傾向呈現正相關,學習管理能力愈高的學生,網路沉迷傾向愈低。

於112年3月至4月期間,針對北、中、南、東、離島等地區的國小4至6年級、國中7至9年級、高中1至3年級學生進行分層隨機抽樣調查,有效問卷數共4937份。

一名擁有國中二年級、國小三年級的二寶媽蘇太太在暑假中就萬般困擾,尤其是升國二的兒子,離開手機或平板就會顯得焦慮不安,而且言談中全是網路影片中帶來的價值觀,例如名牌迷思,從球鞋、課餘活動,都與在網路的同儕出現比較心態,相反地,要升國小三年級的女兒,可以控制使用網路時間,性格也比較穩定。

「最大的爭執就是自律」蘇太太希望兒子能和女兒一樣自律「為何做不到?」成為母子之間的爭執與溝通鴻溝,蘇太太正考慮帶兒子去進行諮商,以「戒斷」兒子的網路成癮。不過,擔任學校輔導老師的顏老師向本報指出,要透過諮詢方式「戒斷」國中生的網路沈迷是困難的,正值叛逆期的孩子會感到被家長「控制」從而希望在網路尋求更多同儕的支持,反而會出現更加對抗的局面。

兒福聯盟對此表示,可以試著從《過曝世代》該書當中找到答案,家長應該先從青少年的心理狀況著手,並加進網路影響的因素,讓照顧者們可以更清楚地理解青少年階段的心理特性,陪伴青少年一起面對情緒上的大小問題。

當孩子正因為網路經歷焦慮情況、沒安全感、迷失自我認同時,先別用一些過時的教養方式,如手機交出來、唸他罵他這種治標不治本的粗糙手法;而是試著同理孩子,陪伴他們面對這些網路世代才會浮現的問題。

最重要的是,看到自己孩子一直滑手機滑不停,家長應該把怒火中快要脫口而出的:「書唸完了沒,還滑!」的命令,改成「在滑什麼啊,我也想看欸,想知道你們都流行些什麼?」以同理的方式加入孩子的生活,進而扭轉親子之間劍拔弩張的局面,再選擇「禁用」「戒斷」還是偶爾鬆手的管理策略,尊重活在網路世代的孩子,溝通出最好的相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