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情報告形式」朝野協商無共識 韓國瑜裁示:下次再議

針對邀請準總統賴清德上任後赴立法院國情報告,立法院長韓國瑜今(5/16)下午再召集藍綠白黨鞭展開朝野協商,續商議國情報告形式與確切時間。但最終各黨團沒有達成共識,韓國瑜也考量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領銜提出的「花東建設條例」等案須討論,交通部長王國材也以列席等待,故裁示下次再議。

本週一藍綠白黨團就邀請準總統賴清德上任後赴立法院國情報告,進行歷時逾3小時的討論,最終達成政黨比例國民黨團9位、民進黨團9位、民眾黨團2位,及「發言時間6分鐘,並依民眾黨、民進黨、國民黨順序發言」的初步共識。今原預定將就報告形式將採「即問即答」、「統問統答」或「綜合答覆」,以及「何時邀請」進行研議。

傅崐萁發言時表示,針對賴清德上任後赴立法院國情報告,國民黨具有高度善意,也樂於促成。但過去前總統李登輝在國民大會時,也常主動跟主席要求他想立刻回答,因此希望這時別太拘泥什麼樣的形式,賴清德當過行政院長,也當過台南市長,面對立委的質詢一定能夠侃侃而談。

民眾黨團副總召黃珊珊則說,民眾黨希望賴清德依法回應立委問題,其實是總統同不同意用何種方式,目前是協商出20位委員,但一次統問統答對總統也很困難。因此希望各黨團代表詢問完後有統答時間,賴清德應不至於不同意,民眾黨團認為統問統答只是形式,也不用先預設總統是否會同意。

民進黨團幹事長吳思瑤認為,必須跳脫因人設置的思維,不能因賴清德過去曾是立委,熟悉立法院的運作,因此認定詢答是可以的。她強調,「但憲法的規定是一個制度,而非他是誰,未來的總統可能也不會是出身國會,不能因為賴清德辯才無礙,或他的善意去推敲,憲法上從未寫要答詢,文字的定義很重要」。

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補充,在憲政體制上談,要看修憲過程的演變,立法院已經是單一國會,憲法寫很清楚,行政院是國家最高行政機關,有編列預算後要送到立法院審議,總統的條文則是對國家安全有大政方針,國防、兩岸、外交是總統的權利,也設國安會、國安局,因此很清楚,總統是對選民負責不是對國會負責,賴清德指定行政院長卓榮泰來立法院備詢,還有其他各部會首長,權力分立很清楚。

韓國瑜遂詢問柯建銘贊同何種形式?柯建銘則回應「合憲性」。國民黨團書記長洪孟楷也指出,不用受限總統,如果覺得前面委員的問題他可以有權不答,提問的人有提問的時間,但不去限制總統,總統不是詢答而是補充報告,要說什麼內容沒人會去限制,總統可以針對委員的內容回答,也可以不要,因此絕不存在所謂的「變相即問即答」,都是符合憲法。

發言完畢後,韓國瑜先裁示休息三分鐘。續開會時,韓國瑜稱,因為三次朝野協商仍無共識,且因下一案的官員已列席,總統國情報告就留待下次協商。

更多太報報導
朝野協商共識:5/31卓榮泰施政報告 立法院會延會至7/16
藍質疑拖延 吳思瑤強調總統報告「無詢答」:不能違逆憲法精神
朝野協商舌戰3小時!王國材枯坐一下午 韓國瑜特別致意:非常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