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日不可為「英式台獨」作嫁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前總統馬英九拒絕參加「台灣」國慶日,引發外界一片譁然,主要是因為今年國慶日使用的「Taiwan National Day」英文稱呼,已經與中華民國國號無法連結,讓他不願替「英式台獨」背書。依據《憲法增修條文》以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總統代表的是「中華民國台灣地區」;民進黨將「中華民國台灣」翻譯成「Taiwan National Day」,創造台獨新的表述空間,只是為另類「英式台獨」作嫁,這樣恐會再次掀起兩岸政治波瀾。

「台灣國慶日」取代中華民國,並為台獨論述爭取空間,立法院長游錫?解釋說:「現在已是中華民國台灣」,對於英文翻譯該是「Taiwan, ROC National Day」或「ROC(Taiwan)National Day」將落入積非成是。如今字面遍尋不著ROC,凸顯的是民進黨「英式台獨」的政治操作,久而久之,中華民國的符號將從人民的印記中消失。

過去,我們所稱呼的「光輝十月」,包含「中華民國國慶日」、「台灣光復節」、「蔣公誕辰紀念日」,隨著政黨輪替不斷的「去中國化」,不僅中華民國符號在台灣人民的印象中淡去,台灣光復節、蔣公紀念日也都不復存在,這是民進黨台獨政治操作的結果,這就讓台灣人民對台灣的身分認同,大大超越對中國的身分認同,這也是造成台海安全不穩定的根源。

蔡政府利用國慶日英文名稱「Taiwan National Day」偷渡台獨理念,已經行之有年,民進黨上下更是質疑馬英九此時拋出政治風向,是種無的放矢,卻忽略了台灣大選前夕向來都是兩岸政治敏感期,如今透過英文翻譯的腦補、迂迴、遊走「台獨」邊緣,這種政治操作恐怕會讓人民失去戒心。

蔡英文總統在去年國慶演說就已公開表明,「今天是中華民國111年國慶,也是中華民國立足台灣以來第73個國慶」,民進黨政府陳述國家歷史採用腰斬策略,自行表述中華民國只有從1949年政府撤退來台作為歷史時間的斷裂,再把「中華民國」國號改為「台灣」,這種「英式台獨」將使兩岸身分認同不再是同根同源,進而走入意識形態的對戰思維。

馬英九這次戳破蔡政府利用國慶大典替台獨背書的「從眾戰術」,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還要延續蔡總統的兩岸路線,利用「新兩國論」強調「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這種「英式台獨」走向,只會讓兩岸更陷入兵凶戰危的險境中。

「台灣國慶日」變成「英式台獨」的表現形式,既無法捍衛國格也難以換取安全,在中華民國的國號底下才是兩岸和平的定海神針,蔡政府卻以「Taiwan National Day」下架「Taiwan, ROC National Day」,這是不顧及人民安全的作為。

蔡政府不願意接受「中華民國」的圖騰、記憶與感情,也不敢宣布台獨,這種藏頭縮尾的作法,不但實現不了台獨的目的,也不可能讓台灣抬頭挺胸的走向世界。(作者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