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職權修法引抗爭 學者:修法內容違憲侵權、難獲民眾信任

立法院會昨天針對國會職權行使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3度挑燈夜戰,也引發議場外高達10萬名群眾抗議,彷彿重現太陽花運動的盛況,最後和平落幕,但主辦單位揚言將於28日院會接力奮戰。對此,學者在25日受訪分析這次修法內容,不僅違憲且侵權,加上中國因素,導致民眾對國民黨的不信任感非常高。

國會職權行使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24日在立法院場外10萬名群眾包圍抗議下,藍白立委依舊以人數優勢,表決通過包括聽證權、藐視國會罪等關鍵條文的二讀。

對此,中正大學政治系教授蔡榮祥25日受訪指出,這次修法引發爭議的內容,包括國會行使調查權時,可將手伸進司法或監察機關正在調查中的案件,違反585號的解釋;此外,條文明訂行政官員不能反質詢,但反質詢的定義又未釐清,導致官員澄清或表達不同看法時,就可能被界定為反質詢;加上國會沒有處分權,卻硬要將「藐視國會罪」納入刑法;尤其一般民眾被要求到國會聽證,若聘請律師還得經由主席同意,和美國允許民眾聘請律師陪同聽證的作法相違。蔡榮祥說:『(原音)也就是說,美國的國會不單純把他當作是證人,而是說你有可能因此而受到質問的時候或是相關營業秘密的時候,都有律師陪同。因為你回答之後,可能會自證你罪的時候,美國就有第5修正案的保護,也就是說有緘默權,因為你如果回答了會自證己罪嘛,當然對你就會非常地不利。所以這裡面就是說,有關權利的保障機制是有問題的。』

東吳大學法學院教授胡博硯25日受訪時則分析,這麼多民眾自發性地上街抗議這項修法,主因恐與人民對國民黨的高度不信任有關。胡博硯說:『(原音)所以我覺得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上街頭抗爭,主要的因素其實在於:基本上現在大家普遍對於國民黨的不信任感非常高,這就是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就是,國民黨它所提出來的目的到底是為什麼,也是讓人家質疑的。這個不信任感有可能是中國的因素,或者是覺得說,以後呢用的這個國會調查權,會不會有侵害人民的可能性?這兩點都有可能存在,一個是中國因素、一個是侵害人權的因素,這個其實是人民的疑慮啦。』

胡博硯也研判,依照現在的國會生態,即使人民持續抗爭,法案依舊會三讀,下一步可能就要打憲法訴訟來處理相關的憲政爭議。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國會職權修法二讀 司改會:有違憲違法疑慮應停止表決
傅崐萁:國會改革法案一定完成 不會杯葛施政報告
國會職權修法28日三讀? 吳思瑤:無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