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遲早要面對兩岸政策的阿基里斯腱

圖片來源:中央社
圖片來源:中央社

10月23日,中二選區的基進黨立委陳柏惟才以些微票數被罷免,此事無可避免的被解讀為是國民黨的勝利、民進黨的挫敗。但《美麗島電子報》最新公布的「2021年10月國政民調」卻顯示,蔡總統的信任度、滿意度、行政院長蘇貞昌的滿意度,都有不小幅度的回升。

「9月國政民調」蔡總統的信任度、滿意度都下滑超過7%、蘇貞昌滿意度下滑5.0%、民進黨好感度下滑6.4%。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蔡總統的信任度回升了5.5%、負向評價減少了5.8%,蔡總統滿意度回升5.9%、負向評價減少了5.1%,蘇貞昌滿意度回升3.3%、負向評價減少2.5%,民進黨的好感度提升3.4%、不滿意減少1.5%。而剛剛換了黨主席的國民黨好感度略增3.9%,但不滿意也增加了0.9%。

「10月國政民調」大致呈現出「藍消綠長」的趨勢,泛藍的G1~G3族群合計28.5%、比上月減少2.1%;泛綠的G7~G9族群合計36.7%、比上月增加2.6%。自認泛藍立場民眾為19.9%,比上月減少3.5%,自認泛綠立場民眾為37.5%,比上月增加3.7%。

藍綠這樣的消長,當然和蔡總統國慶談話的「四個堅持」、「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的談話有關。對多數民眾而言,蔡總統的「升級版兩國論」只是事實的描述,講出多數民眾的心聲而已;對岸對蔡政府跟民進黨的批評、不滿,台灣人民早就習以為常、甚至疲乏,沒有多少人會覺得台海因此更加「兵兇戰危」。

相形之下,國民黨對蔡總統的批評、指責蔡總統的主張違憲,多數民眾不僅聽不懂國民黨為何糾結、也搞不清楚國民黨的兩岸主張,甚至會質疑國民黨就是站在和對岸相同的立場。

蔡總統的「四個堅持」、「72年的共同體」,其實是帶領整個民進黨政府在政治光譜上做了大幅的位移。過去,蔡英文一直用「中華民國台灣」來取代中華民國,但這個「中華民國台灣」究竟從何時起算,民進黨一直沒有給過答案。

如今,蔡英文很清楚的從1949年兩岸分治開始計算「中華民國」的歷史,其實就是「兩個中國」。民進黨從原本的追求台獨,到如今兩個中國的華獨,在統獨的政治光譜上,是往中間又大幅邁出了一步,綠營支持群眾增加、支持基礎變大,其實是合理的結果。

相反的,國民黨的立場就變得相對尷尬。蔡英文帶領民進黨的位移,大幅擠壓了國民黨的生存空間。國民黨與民進黨的最大差別,只剩下中華民國是110年或72年之別,而真正在乎那消失38年的民眾,很多都已經凋零。如今的國民黨自己不敢擁抱一中,只能抓著「九二共識」這塊遮羞布,又以「憲法一中」來指責蔡英文的「升級版兩國論」,自然就左支右絀、吃力不討好。

最近多項民調都顯示,民眾對於民進黨執政並非沒有不滿。「10月國政民調」有關促轉會的民調,有54.0%的民眾對促轉會不信任、信任的只有34.3%;民進黨立委黃國書引發的線民風暴,有超過5成民眾認為是民進黨派系惡鬥、內部恩怨,但蔡英文、蘇貞昌跟民進黨的滿意度仍然居高不下。

日前《台灣民意基金會》公布的民調也顯示,民眾對於年底四項公投的立場多數站在民進黨的對立面,但同一份民調也顯示蔡英文和蘇貞昌的滿意度都超過5成。民眾一方面強烈反對蔡英文在四項公投的主張,另一方面又對蔡英文跟蘇貞昌表現高度的支持,這是很矛盾、弔詭的現象。

在陳柏惟的罷免案中也可以看出來,雖然《美麗島電子報》所做的民調,有3成7的民眾支持「刪Q」、2成5的民眾表示反對,但在民進黨並未全力動員的情況下,最終支持與反對票卻接近五五波,顯示綠營支持者有高度的凝聚力跟行動力。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民進黨動輒就打「抗中保台」這張牌,來對抗所有的異議和質疑,而且無往不利。所有一切的「失政」、「失能」,在「抗中保台」之前都變得微不足道,都可以推稱是國民黨和質疑者是別有用心、不愛台。從過去一段時間的《美麗島電子報》民調也可以看出,不管政府施政是否得人心,只要藍綠對立一激化,國民黨都是吃虧的一方。

從國民黨主席選舉以來,「戰鬥」就成為國民黨內的主流。除了趙少康等人的戰鬥藍之外,包括卸任的主席江啟臣、新任的主席朱立倫都經常把戰鬥掛在嘴邊,選擇相對強硬的對抗立場或作為。例如這次的公投,國民黨第一時間就定調是對民進黨的不信任投票。

但國民黨在兩岸政策上遲遲無法有明確的定調,在統獨光譜上沒有定錨,卻讓兩岸政策成了國民黨的「阿基里斯腱」,只要對手升高到兩岸、藍綠,國民黨就討不到便宜。而「戰鬥」的氛圍越濃,卻往往讓國民黨往更深藍的光譜取暖,自我限縮了光譜的跨度和基本盤的空間。

國民黨遲早是要重新釐清自己的兩岸政策,重新找到自己在政治光譜上的定位,與其一天到晚喊打喊殺,不如早點靜下心來去釐清這件事。反正總是要做的事,早做肯定比晚做好。這件事不解決,國民黨的「親中」印象,就永遠會是民進黨的「提款機」。

【作者 單厚之/媒體工作者】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