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化程度最高!中能風場31座風機完工 董座王錫欽透露中鋼新綠能策略
由中鋼公司及丹麥商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合作的中能風場,今(4)日舉辦完工記者會,正式宣布裝置容量300MW、共31座風機已全數安裝完畢,已在調適與試俥,有望於2024年底前如期整場併網發電。
中能發電公司董事長暨中鋼公司代理董事長王錫欽表示,中能風場是中鋼公司首座投資開發的離岸風場,自2018年中能風場遴選獲配300 MW容量開始,有幸在全球極富離岸風電開發經驗的CIP共同參與,歷經2200多個日子終於將風場順利完工。
王錫欽也在會後受訪時坦言,中能風場是中鋼首次投資風場,但中鋼的問題是,缺乏離岸風場專業經驗,「I don't know what I don’t know」,根本不知問題在哪,好在有CIP這個夥伴,否則中鋼完全沒有建置風場的能力。
但中鋼公司是排碳大戶,王錫欽說,因高爐冶煉的本業,公司預估對綠電需求高峰在2035年之後出現,每年約有20幾億度的綠電需求。因此,中鋼公司會繼續參與離岸風電開發,但參與方式會調整。例如中鋼以入股方式參與風場開發,但再以購電方身份購得中鋼因碳中和所需的綠電。
中能風場執行長Joris Hol表示,中能風場不只是由本土廠商參與開發的風場,也是台灣國產化比例最高的風場。預期中能風場不僅可為台灣提供永續能源,也將帶動在地運維產業的長期需求,成為與產業共榮、環境共好的指標性風場。
CIP 區域總裁許乃文表示,中能風場是CIP 今年繼彰芳西島風場後第二座在台灣完工的風場。中鋼公司與CIP強強聯手,以全方位本土化來壯大我國本土離岸風電產業。
許乃文說,中能風場是台灣離岸風電史上本土化落實率最高的風場,是唯一提前完工的風場,也是我國公股銀行首度全員參與的專案融資計畫,堪稱台灣離岸風電發展之完美典範。
中能風場未來併聯商轉後預估每年可發電逾11億度,減碳潛力約55萬噸。每年能為近30萬戶台灣家庭帶來潔淨綠電,也讓供應鏈及金融界看見離岸風電產業的前景。
更多太報報導
【風電遇亂流6-5】國際級笑話!4億元打造運維基地淪蚊子館 CIP怒斥不接受被當「人質」或「人球」
【風電遇亂流6-3】「國產化」政策意外插曲 業者選商失利後一紙訴狀告上WTO 經濟部如何拆彈?
【風電遇亂流6-2】連公股行庫都不挺?開發商直言3-2期成本飆至每度6元以上都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