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發基金疫後收傘 藍為中小企發聲

國政基金會舉辦「疫後振興難為中小」座談會為中小企業發聲。(記者王超群攝)
國政基金會舉辦「疫後振興難為中小」座談會為中小企業發聲。(記者王超群攝)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針對內政部長林右昌主張疫後振興特別條例有穩經營、流人力、助升級三大方向。國民黨智庫國政基金會十五日指出,從業者與過去經驗看,恐怕又是虛晃一招。

國政基金會產業中心召集人簡榮宗昨邀立法委員吳怡玎、台大教授盧信昌以及中小企業經營者,舉辦「疫後振興難為中小」座談會為中小企業發聲。

簡榮宗表示,最近就有業者反映之前參與國發基金的「紓困投資方案」,已屆特別股買回期限,面對國發基金要求一次性贖回,讓他們倍感壓力。好不容易才剛復甦,就得馬上面臨現金流量不足問題。

群悅科技公司執行長劉子莊表示,疫情帶來的衝擊比想像中更久,最近接到國發基金的一次性還款通知,這樣龐大的資金支出將嚴重影響公司發展,希望政府可思考分期、展延等措施,讓新創公司可以爭取更多時間恢復正常營運。

布爾喬亞公關顧問公司執行長鄧耀中也指出,增加營運韌性、減緩不必要的現金支出是公司首要目標,此時要求一次性還款將減緩公司人才育留、市場開發等,期望政府提出更多延緩、分期等措施,亦可提供獎勵正向發展等政策,成為新創公司的後盾。

簡榮宗表示,國發基金與其要求「紓困投資方案」的參與者申請新貸款還錢,不如用國發基金從台積電、藥華藥收到的股利延緩這些業者回購的期限或是分次回購特別股。甚至可以考慮運用一部份超徵稅額作為社區型微型企業減免營業稅之財源,以提高微型企業之經營韌性。

台大國際企業學系教授盧信昌建議可以從消費流量、會員數等作為鑑價參考、讓授信業者有更多的空間給予支持。

立委吳怡玎表示,國發基金應基於培育更多產業的宗旨,運用先前投資所賺得的資金繼續支持這些新創業者,可以用延緩或分期的方式降低參與者的還款壓力,才能給予中小企業成長維護國群山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