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發所校友嘆 老師放水學生不用心讀書

台大國發所的招牌因林智堅「論文門」飽受質疑。圖為林智堅24日舉行記者會,澄清碩士論文引發的爭議,強調自己是原創,絕無抄襲。(劉宗龍攝)
台大國發所的招牌因林智堅「論文門」飽受質疑。圖為林智堅24日舉行記者會,澄清碩士論文引發的爭議,強調自己是原創,絕無抄襲。(劉宗龍攝)

台大國發所的招牌因林智堅「論文門」飽受質疑。台大國發所退休教授杜震華說,國發所學生程度下滑,不識孫運璿、李國鼎的大有人在。校友則感嘆,當老師總是放水,讓學生論文輕易過關,學生不會用心去讀書。

杜震華說,不只一般生水準逐漸下滑,在職專班更誇張,沒有能力閱讀英文論文或期刊,這些學生大多追求快速畢業,論文都找「不太要求水準的老師指導」,「都集中在幾位」,寫出來的論文慘不忍睹,完全沒有研究方法架構。

杜震華說,台大國發所的招生情況一直很不錯,他還在所上教書時,特別是2005到2010年間,有1年曾有700多人報考一般生碩士班,最後只收40人,錄取率低,學生自然優異。

後來國發所調整課程與招生考試規畫,「有利於學政治與法律的報考」,愈來愈多政界人士來報考,碩班一般生來源也日趨多元,「是好處,也是壞處」,絕大多數學生不具備基礎學術能力。以杜震華班上情況來說,全班18人只有2人認識孫運璿與李國鼎,可見嚴重缺乏社會科學訓練。

20多年前畢業的台大國發所校友黃先生說,現在國發所學生程度差,責任在老師及學校,「因為有怎樣的老師,就會有怎樣的學生!」當老師總是放水讓學生論文輕易過關,學生不會用心去讀書。

黃先生當年為了讀台大國發所,把工作辭掉,當全職學生。老師對課業要求非常嚴,許多有工作的同學都是留職停薪來讀。他在台大國發所讀書2年,修完所有課後,才回職場繼續工作,之後再花2年寫完論文,拿到學位。

黃先生說,台大國發所會搞到這樣的地步,責任在老師。據他所知,有些人在所內拉幫結派,許多優秀老師不屑與之為伍就離開,最後變成「劣幣當道」;他們對學生的學習放水,學生程度愈來愈差,並在論文上發生抄襲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