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教育廣播電臺【新聞真假掰】如何分辨是感染Omicron還是感冒?確診後還會重複感染嗎:專訪何美鄉(中研院兼任研究員)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新聞真假掰】節目資訊

播出時間:7 月 1 日起,每周日 17:05-18:00
收聽方式: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官網 60 天隨選收聽

📅節目預告

2022/08/07 周日 17:05-18:00 全台皆可收聽
「PTT創世神」如何用AI迎擊資訊戰網軍?PTT如何實現民主?​​
專訪杜奕瑾(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

🌐最新精彩內容

2022/07/31 如何分辨是感染 Omicron 還是感冒?確診後還會重複感染嗎

📌邀訪來賓

沈榮欽(加拿大約克大學副教授) / 何美鄉(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醫學博士)

📌訪談精華短片

https://youtu.be/2-KKHfpxvIw

 

 

📌完整訪談內容Podcast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2n86evd094j01w6bvbjhdm1/platforms

 

📌節目介紹

 

確診會有哪些症狀?

如何分辨是感染Omicron還是感冒?

 

⚠️五歲以下幼兒最危險?

5-11歲兒童該不該打疫苗?

老人和體弱多病者可以打疫苗嗎?

哪些人是重症的高危險群?

 

萬一確診怎麼辦?

輕症確診待在家要注意什麼?

出現哪些病徵就可能演變成中重症?

 

感覺時刻身處危機之中,到底應該怎麼辦?

 

上海封城進行中,

台灣不清零真的可以嗎?

 

本集邀請防疫專家何美鄉老師,分享國際的案例、研究,

與她的專業觀察,陪我們用科學知識釐清疫情現況

用有效的方法,保護自己和家人,請收聽「新聞真假掰 」,假訊息Bye Bye。

 

 

何美鄉(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醫學博士,以下簡稱「何」)

 

黃兆徽(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教育總監/台大新聞所兼任助理教授,以下簡稱「黃」)

------------------------------------------------------------------------------------------------------------------------

黃:哈囉大家好,我是兆徽,歡迎來到新聞真假掰,今天來到現場要陪伴我們一起跟假訊息說掰掰的來賓,是醫學博士、同時也是中研院的兼任研究員,更是我們的防疫專家何美鄉何博士,何老師好。

何:兆徽好,大家好。

黃:最近台灣每天的這個確診數字都是突破萬人,所以大家其實很緊張,當然會有一些的聲音出來說,我們是不是應該要清零?關於清零,甚至有人會覺得說會不會到三級警戒,像去年這樣的狀況。不知道您對清零,還有這個大家防疫的警戒程度到底要到多高,您怎麼看呢?

何:我們要知道說,2020年這個COVID-19剛開始的時候,中國以封城的方式把武漢封了,然後全國封了,那個時候理所當然要那麼做,因為一對病毒也不了解,二也沒有疫苗、三也沒有藥物,然後它會一直擴散,所以就這麼做,可是事實上,我們防疫是一直在動態的,好像對著動態的目標在打靶一樣,你要一直調整。所以現階段時空背景非常的不一樣,第一個我們有疫苗,還有藥物,然後Omicron還是算是很輕症的,然後第三個,我覺得是最重要的一個訊息大家要了解的就是說,很明顯的,自然感染也沒有辦法讓你不再重複感染,那打疫苗當然,疫苗沒有辦法,人的作為是疫苗,沒辦法超越自然感染的這個power,所以疫苗也是會沒有辦法100%的保護。

何:所以在這樣子的情況下,病毒是清不掉的,從這種角度來看,那我們就會開始接受說,好,病毒清不掉,可是呢?再來、再者,疫苗本來還有90%、94%、95%的那個效果,預防感染,在對原始株,可是當到了Omicron的時候,因為它的變異太大了,它的重複不多,所以變成說現在你打滿了三劑或者兩劑,在最高的保護性只有70%,每個月大概會降個10%,所以大概我們1000多萬人打完的時候,三、四個月之後,就是在70%跟30%之間,你給它平均就是50%。

何:就是說,我們最好的情況,就是說全國都打了疫苗了,你也只有50%的保護力。意思是說,不是說50%的人會感染、會被感染,而是說當病毒進來的時候,有50%的人是具有被感染的能力的,其他的50%是具有被保護的,所以,那假定說我們是個10%的這個感染率的話,那就是一半的人有10%,那就是5%的人、全國5%的人會被感染,那假如說它的感染性是20%,那全國的20%的人會被感染,這是在......(黃:理論上的。)對,我們全部都打疫苗的情況,所以你現在就去計算這樣子的說詞的時候,你就知道說,我們被感染的機會很大,那為什麼不擋它?擋了之後呢?等什麼?擋了之後在等什麼?擋了只是延誤你可能會面對的問題,把它延後一點,你這個問題沒有解決,意思是,病毒的能力就是它會一直找到它可以被感染的人、它可以感染的人來感染你,意思是說,現在國外到處都是病毒,我們是因為邊界還算管制。(黃:守得住,對。)

何:所以就是把它封、做一些都是不切實際的,因為你就是把問題延後,然後也不能解決,變成你這個國家整個國民的免疫力跟全世界是越來越,差距越遠,這個還有一個很嚴重的後遺症可能沒有辦法在這個air(廣播播出)裡面這樣給大家解釋清楚,但是那個會變得比較麻煩,因為病毒會一直存在、會一直改變,我們會一直調整,然後每一個國家調整防疫的方式、藥物什麼,變成他們的資料我們不能用,因為那些國家他們的免疫力是高一點的,他們受到的感染...

黃:他們被感染過,所以抗體比較多。

何:對,那整個都會很難處理的,所以我們是希望自由,大家也都很希望自由,雖然過去兩年我們是過著非常自由的生活,可是事實上,我們還是沒有那麼自由,因為出不去什麼的,所以我們要能夠恢復我們的自由,就是把這個病毒對著我們身心的這種限制的枷鎖拿掉的話,就是要把它走完,所謂走完就是,讓這個免疫力提昇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我們全民就不再受病毒的影響。

何:那這個全民的免疫力,我們也不是要高風險的人去被感染,我們其實是希望在這個過程,我們可以保護住高風險的人,然後其他有打疫苗的人、比較健康的人來受到感染一下,那這個沒辦法避免的,那你就有一些免疫力,它就像一道牆,某種程度可以保護這些高風險的人至少一段時間,那未來那些高風險的還是要想辦法,要有藥、要打疫苗,可以打的就要打什麼等等。那就是我們把這個危機,把它分散、在時間上把它分的長一點,才不會我們醫療沒辦法處理。是,大概是一個這樣子的概念。

黃:何老師您剛剛提到的幾個概念,再請您再跟我們說明的更清楚一點,您說這是防不住的,但是有一些人會覺得「臺灣這兩年不是防得很好嗎?」那我們為什麼不能再用同樣的策略把邊境再隔離起來?但您剛剛也有提到,這樣我們會跟國際的這個防疫會越來越遙遠,但是遙遠可能有些人會覺得那生命可能更重要,您的專業意見上面您會怎麼看這件事情?

何:是這樣子,其實我覺得我們也沒有要它進來,其實我覺得大家要認清楚一點,就是,其實在我們的國家沒有任何一個人故意把病毒放進來,並沒有,這個就是一個很困難的狀況,我個人,就承擔這個…,就是我在四月初的時候,我就一直怕病毒不進來的時候,我就試著跟傳染病的醫生,我想說我們同業的人可以講同樣的話對不對?是不是我們可以來說服政府做一點調整?要不然會很麻煩,後來我發現即便同業的人,他們也有一些人要清零。所以我們講,就是我今天講這件事情就是說,當然我有我專業的看法,那些人也有他專業的看法,不過,那我是因為比較務實,我大概知道你怎麼守,遲早是要守不住,所以我就覺得我們是不是來控制性的來做這件事、來走這一段路?有一些醫生,就認為說「清零就繼續清、很好,我們在等」,可是他也說不出要等什麼,因為你邊境管制是在等,就像以前我剛剛已經解釋了,我們管制是在等一些東西,那些等的東西...

黃:等疫苗、然後等藥物。

何:對,然後等對病毒更了解,那現在我們也滿了解的,所以大概所有的都到了,其實我還要再講一句話,因為我總是喜歡給臺灣人一個,你要看清楚你是多幸運跟幸福,Omicron橫掃了整個世界,除了南非開始的地方,他們是在比較溫暖的時候發生、冬天那個時候,其實整個在北半球都是嚴冬,所以嚴冬這件事情對呼吸道的感染是滿嚴重的。那他們歷經,就是我們看到症狀很多、病人很多那種狀況,因為在冬天,我們就一直等、我們就一直等到天氣溫暖,所以我們是在這個...

黃:相對一個比較...

何:溫和。

黃:溫和的狀況。

何:對,就是即便它傳播性是一樣的話,多數的人症狀會比較輕微,然後多數的人不會病得那麼重,我們會比較容易處理,所以這也是一些我們很幸運的地方,讓大家,你不能在一個幸運的狀況,你不知道你很幸運,你就沒有享受到那個幸運了。

黃:是,所以您會認為說現在臺灣因為已經進入春天、夏天了,所以相對起來這個病毒造成的危害可能也相對比較低,所以這是一個適度開放邊境的一個時機?

何:它現在沒有要開放,為什麼?我是覺得邊境要不要開放、現階段,因為我們病毒已經進來了,病毒已經進來的狀況,也不是故意的,反正已經進來了。

黃:即使在我們現在這樣子,用隔離、然後管控的狀況,病毒也還是進來了,也還是造成了現在一萬多人的感染,每天。

何:對,我個人是覺得現階段,邊境現在它的管制也是還是有的,那我們的病例是在上升中,那就是在這個時候、這個上升的狀態,對於明天、後天、大後天它會多快我們比較不確定,雖然我們可以模擬一下,所以這個時候繼續它的狀態,我是覺得邊境到時候,到了我們高峰,就是進入那個比較安全的時候,那我們就知道說,我們國內其實我們不需要再管制人家了。其實最重要的是機組人員,那他們現在也被放鬆了一點,因為他們確實兩年來非常辛苦,飛、關,飛,然後進來又被關,所以他們是被放鬆一點,但是他對我們的影響應該不大,所以現階段我們也沒有去考慮要開放邊境什麼等等。現在就是讓我們很努力的把這個路徑走完,然後處理我們該有的這個高風險的人他們會怎麼樣、來照顧他們等等,我覺得是還算、這個腳步還算是穩定。

黃:您說的「路徑走完」是說參考國外的經驗,大概會有一些、經歷怎麼樣的模式、高峰期,然後再下來這樣子的路徑是不是?

何:一定是這樣,因為其實現在我們也沒有要它傳播,你就看每一天比昨天的人更多、每一天比昨天的人更多,那這樣子的模式會一直到達一定的程度之後它就會下降,我試著去了解到底是在什麼狀況下降?基本上我們知道就是,這就是一個群體的免疫力到達一定程度的時候,因為一個被感染的人,他可能在未來的一段時間他就不會再被感染,所以再加上,就是這種感染率,再加上原有的疫苗的保護性,所以病毒再感染到足夠的人之後它就會發現再傳不大出去,就是可以被感染的人就越來越少,所以這個R值就會開始下降。所以就是說,我們好像有某一位地方首長在運算說明天的人是多少,他就是乘上1.4,那這個是,基本上是OK了幾天,但是它不能一直下去,因為其實乘著乘著,就會發現人越來越少,這個R值是會改變的,你只要都沒有改變你的生活模式,它可能是一定,可是人數到了一定程度的時候,可以被感染的人就越來越少,它就會越來越小,所以你就發現到了、快要到高峰的時候,它就會下轉,下轉的時候就是R值小於1了,那它可能會起起伏伏,所以這個時候你就繼續再等穩定下降的時候,你就知道、你就可以更解一點、更解一點,大概是這個樣子。

何:所以預備這個高峰期是大家比較緊張的,不過也可以去算,你高峰可能、最高可能多少?然後重症率可能是多少?國外的經驗加上自己的經驗,然後我們的醫療量能什麼,這都是可以稍微自己算一下。算的呢,是地方首長要算,因為高雄病人不能送臺北,所以每個地方的行政區處理它自己的資源、盤算它的資源,然後處理它的病人,這個是,雖然我們每天聽陳時中講全國看起來很好,有時候也許它的分配不是均勻的話,每個地方首長自己要注意。

黃:是,剛剛何老師講的,有一個觀念我覺得可能要再跟聽眾朋友做更清楚的說明,因為您剛剛原本也有跟我們說,其實這個Omicron並不是感染過就不會再被傳染了對不對?他有可能二度被傳染,但同時它其實被感染過之後,是有一定時間的抗體,是可以在一定的時間內不會再被感染,只是不能保證終生不會被感染對不對?這個可不可以請你再說明?就是從國外的目前的研究看起來,感染過Omicron的人,他的那個體內的抗體可以保護多久?

何:應該是這樣子,我們所有的研究都是以前的病毒株,好,那也是OK,可以應用部分,過往我們都說「重複感染」,就是再次被感染,都是90天之後、三個月,那事實上,當我們仔細去研究每一株它的保護性,它時間是還滿長的,只要你病毒株沒有改變、只要是同一株的話,這個自然感染的保護性還不錯。

黃:就是有三個月可以...

何:至少。

黃:至少三個月不會再被感染一次。

何:應該照理說是有一定的保護性,因為你可能對未來,你感染之後,除了抗體這件事情,有一個叫細胞免疫的,細胞免疫的產生可能是找它的這個...我們叫「threshold」(臨界點),它的這個門檻更低,意思是說,你碰到了病毒,你可能不會產生抗體,可是你會產生了細胞免疫,這個是瑞典的研究,所以...

黃:就是說,一旦被感染過一次之後,對於之後的變種病毒我們可能也會有相當的免疫力?

何:那個免疫力,細胞免疫是來做什麼用?就是來預防重症用的,雖然你可以,可能病毒可以再跑到你的上呼吸道再感染一下,可是你的那個T細胞的免疫力就可以遏止它造成重症,所以這個是一個,他們的研究我覺得非常好,就是說,他們對家族去研究,他們就發現說,當我community,那時候疫情剛開始,那以前收到的這個案例去看的話就都沒有反應,可是在家族裡面,沒有症狀的人,他有T細胞反應,有一定的比例,比抗體的反應還要高一點,所以這個就給你滿大的信心。那至於說,這個T細胞的反應到底保護性多少?我們不知道,但是我們都知道,在人類歷史上沒有疫苗、沒有藥物的年代,我們所有的傳染病都是累積性的免疫力,所以我們常常看到說「哎,這個病例從小孩子就很多,然後就越來越少、越來越少」,這個就是一個累積性的免疫力,所以現在因為我們人類就不准你給我感染,然後說我要疫苗、我要藥物,把它壓抑,不過這個時候可能還是要回歸到這個最原始的這個人類跟病毒存在的之間的這個關係,來協助你的往前走。

黃:就是人被感染後,自然產生的這些免疫力的提升。

何:對,雖然看起來不是完整的,沒有辦法預防再次感染,可是每一次感染,你都是越來越、對你越來越輕微。所以這個也解釋說,為什麼大家說每一株變種病毒是越來越變得「弱毒」,弱毒不是一個必然的,它看起來,在歷史上看起來都是越來越弱毒,其實很重要的是,我們累積性的免疫力使它弱毒了。

黃:就是它的毒性不見得真的變弱,但是我們人體裡面的免疫力增強了。

何:是,對,不過至於Omicron這個,所以大家就問Omicron是什麼狀況?因為Omicron的出現是在有疫苗,所以就有很多很仔細的去比對,就是把Omicron跟Delta,因為同時有出現的時候你就可以把相同的人、受到感染的話,到底他們後續的這個反應是如何?癒後是如何?就發現說,Omicron確實,它是「內在的」,就是比Delta更弱毒,所以這個Omicron正好,現在還有疫苗的影響,可是本身也是比較弱毒,所以這一點是很確定的。

黃:是,所以這也是歐美敢這樣完全開放的原因之一嗎?

何:應該是,假如是很…,Omicron還是很毒的時候,可能大家還是一面打疫苗、一面躲躲閃閃,這個歐美,它們開始很緊張。歐美是這樣子,它們有一個經驗,那我們可以仔細去看,其實新加坡、南韓跟日本也都歷經同樣的事情,就是在年初、去年年底、年初的時候,其實是Delta進到它們的國家,那就是冬天,那就疫情就要上升的時候,「欸,Omicron出現了」,那它們就準備整個國家的NPI(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非疫苗和藥物介入的公衛措施),因為雖然打了疫苗,但是Delta還是要注意,所以在那個過程裡面他們就準備要預防Delta的時候忽然發現,病例一直上升,可是重症的人沒有上升。

何:所以,病例是上升,他們擋不住、說什麼也擋不住,可是死亡數沒有上升太多,那重症的也沒上升太多,就開始感受到說,這個Omicron好像是有點來拯救,要不然他們碰到的Delta是滿麻煩的,Delta是這樣子,它受疫苗的保護性是高一點,所以可能感染率沒那麼高,可是若是感染的話,毒性是滿高的。

黃:所以重症、住院、死亡比例都會比較高。

何:對,可是Omicron因為它感染的人多,所以雖然重症跟死亡的比例少,但是人數還是不可忽視,因為它的分母很大,感染的人很多。

黃:何老師剛剛跟我們提到說Omicron已經是一個擋不住的、我們幾乎沒辦法擋,為什麼?是因為它的傳染力比之前的病毒都來的更高嗎?那我們有一些研究,它到底是多高呢?

何:是這樣子,其實不要說Omicron擋不住,原來的新冠病毒就擋不住,我們之所以可以擋是因為我們是一個島國,所以你要知道,現階段當我們在看叫做health equity,就是風險評估,就是健康的這個安全的風險評估的時候,都是以國家為單位的話,都是把島國跟非島國分開,因為島國就是多了那麼一個層次的保護性,所以我們臺灣會有一個誤解,誤解認為說這個是擋得住,我們是因為我們很方便的就從邊境,而且我們在非常早就認識了這個病毒是擋不住,就是因為它擋不住,所以我們要先擋。

黃:先把它隔起來。

何:對,先把它擋,所以其實在國外都是擋不住的。那我們可以看說,就是最原始的,有一個東西叫做R值,就是再生值的意思,就是一個感染的人,他在正常的狀況下他會感染多少人,大概最早的武漢株就是2.5。

黃:一個人會傳染給2.5個人?

何:對,2.5到3個人,那Alpha大概是它的1.4到1.5倍,Delta又是Alpha的1.3或1.4倍,然後Omicron又乘上1點幾倍,所以乘到現在,BA2大概是在10左右。

黃:就是一個確診的人可能感染給10個人。

何:假如我們沒有做任何的管制的話,對,它就是很快在他的周遭。那這個值只是一個估算,因為其實你要知道,假如你住在人口密度很高的地方,像香港,或是在臺北市人口密度高的地方,它可能會高一點,你住在南投的山上,那它R值會低一點。但是這個就是會有點有所改變,在這樣的狀況之下它確實是很難擋,而且現在我們也知道Omicron它是感染上呼吸道,從上呼吸道到上呼吸道,所以這個量可能很少,就可以建立對一個人的感染性。

黃:我們看到確診人數每天都創新高,萬一確診了該怎麼辦?

何:我有一個數字我覺得還不錯,我們就鼓勵指揮中心給,他就真的天天給,就是在所有的人數裡面,他告訴我們說「無症狀跟輕症的人是多少」,一看就是99%點幾,所以...

黃:都是無症狀的。

何:無症狀跟輕症,對,然後有症狀的就是千分之幾的人,那他就是他要處理的人。那當然現在就是開始,大家都說未來會不會這個樣子?因為可能會進到年長的人,進到年長的人,只要他不要進到長照中心這樣一個聚集的話,也還是一樣,就是一家人總是有老的有少的,然後都慢慢感染,所以在這樣子的情況之下,就是說我們知道這個傳播是一定會存在的,未來大概要被確診這個機會都是很高的,我們可以預估大概多少人會被確診,所以我們現在因為你都是輕症或是無症狀,所以我們會請你在家裡面,那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可以自己也要自己判斷,這個時候,因為你什麼時候要求救、什麼時候可以自己照顧自己...

黃:這個很重要,因為我們偶爾還是會在新聞上看到說,他以為自己好像沒事、留在家裡,結果突然一發不可收拾。所以確診者萬一被確診了,但是他又好像沒有症狀、留在家裡的時候,應該要注意哪些現象?

何:對,我們應該知道就是說,它開始的症狀我們把它認為輕症, Omicron最常看到就是五個大類,就是你會流鼻涕、鼻塞、流鼻水;再來是喉嚨會痛、會癢,可能聲音會啞、會沙啞,;然後可能會有點頭痛;然後再來就是肌肉痠痛。

黃:是,那Omicron因為它感染的是上呼吸道為主,所以跟感冒會很像?所以我們怎麼確認說是Omicron或是感冒?

何:你要去被確診才可以知道,這個就是上呼吸道感染,非常典型的。

黃:所以它跟感冒有沒有一個比較重大的區別?

何:沒有。

黃:沒有辦法?

何:重大的區別就是它變得嚴重了,那你不能等到那個時候。就是,重大的區別就是它有一個比例的人會變得更嚴重,那感冒、真的普通感冒是不會,你雖然很難過,是不會。

黃:但有一種傳言是說「從咳嗽有沒有痰」就可以區別,這也是不正確的?

何:你若是有痰的話,你就可能要注意你已經到了支氣管炎,或者是到了肺,這個就是你自己要去注意,尤其你的痰假如是又濃、又有顏色,那個就已經可能是一個細菌的感染。基本上它是沒有什麼痰的,就是乾咳,大概所有的病毒感染都是這個樣子。

黃:所以乾咳也要很小心。

何:乾咳就是,它就是輕症感染,在這個輕症的這個範圍,你假如是這些症狀的話你會被放在家裡面。那什麼時候你要注意?這裡面還有一個症狀就是在那個腸胃道的感染,所以你可能會覺得噁心或者是嘔吐之類的。

黃:那噁心嘔吐也有可能是感染了Omicron?

何:是,這是五個,就是五個大類,就是。那所以對老人的話,你假如食慾不振,因為影響到你的腸胃道,因為什麼原因食慾不振,喝不下水、吃不下飯的時候,對老的跟小的這個時候要非常注意,我們在醫院裡面最常看到的,很簡單的一件事情就是發個燒,可是老人就不想喝水,他就沒有喝水,然後脫水了,脫水之後就會很嚴重的問題,心肺什麼的功能都會不行,所以這個時候,這個老人就是要注意自己有沒有少尿、有沒有暈眩,因為他若是脫水的話他就會進入這個狀態,那他自己要知道說「我是不是喝水喝得很少?」因為不想喝,家人就要看「他是不是喝水喝得很少?」,即便你沒有、不吃,但你還是要喝水,就是補充水分是很重要的,老的跟小的,小的就是小baby,4歲以下的小孩子也是不能脫水,所以你要進入這個脫水的狀態,你就是從輕症要進入重症,這就是你要注意的。

黃:是。

何:可以就醫,年紀長的、你自己有其他的疾病的,你就要就醫。

黃:所以何老師是說感染Omicron其實跟感冒症狀...

何:非常像。

黃:非常像,從頭,就是您說五大症狀,從頭痛、然後流鼻水鼻塞,到喉嚨痛,然後咳嗽、然後肌肉痠痛,還有腸胃會不舒服,然後會噁心,甚至會想要嘔吐,然後會食慾不振。所以這些狀況出現的時候都可能是感染了Omicron。

何:所有有症狀的人一定要被篩檢,你才知道、這個時候醫護人員才可以判斷你是不是本來有一些慢性病、你是不是年長的人?你若是被確診的話要趕快,對你要觀察、要處理、要給藥物,抗病毒藥物都是越早給越好,年長的人我們就是要把藥用在這些人,而且不是等他重症了,所以這個時候提早來被確診是非常的重要,有症狀的人。

黃:是,但是也會有人覺得說那既然這個Omicron好像大部分都是輕症,那我就像感冒一樣自己在家休息幾天就好了,我為什麼一定要去醫院去確診呢?

何:年輕人可以打這個賭,可是平常你不要這樣,我看起來是個很健康的人,但是我的年紀就是一個風險,我也不會打這個賭,這是滿重要的,其實任何一個人在臺灣出了什麼狀況,報紙都會登、大家都會心疼,這個對整個社會都是一個很負面的影響,所以我們讓自己健康,然後就是把這個走完,那就是要你的、你要把那個機率要...

黃:要把重症的機率...

何:擴得很廣,對,你要篩的很廣,就是說我們要多把一些人匡進來,然後給予治療,才可以把所有可以被我們治療的都被我們治療,重點在這裡。

黃:就是一旦被確診之後的這個治療方式仍然跟感冒還是不太一樣?

何:不大一樣,就是會做一個所謂我們說的「風險評估」,那臺灣人真的教育程度滿高的,自己也可以做風險評估,你都沒有慢性病、你年輕、你沒有吃不健康的食物,你也沒有過胖、你正常運動,那你可能就可以回家休息,醫生也會叫你回家休息;可是你若是有慢性病,不管你是什麼年紀,那這個就要注意,有免疫不健全什麼等等,那這個就要被注意,然後可能在這個時候就要給藥,我們買了70萬劑的藥應該是夠用的,所以我覺得不應該省。

黃:是,就是尤其是您提到有這些比較高風險、演化為重症的高風險的時候,如果有這些症狀出現,更是要去確認說自己感染的到底是感冒還是Omicron。還有您剛剛有提到一些提醒,演變成中、重症一些徵兆,就是尤其是在腸胃道。

何:是,對,尤其腸胃道,因為你不能吃、就可能不喝,那這個對年長的人、對年小的人,因為脫水這件事情,因為我們內科就是看老人病,你在醫院裡面一堆老人,嫌很簡單的東西,他脫水了,你就很難處理了,就要趕快、就變成很大的問題。

黃:所以是不是只要出現這些症狀,「補充水份」其實是非常非常重要?

何:非常重要,可是你萬一喝不下,萬一你自己、老人常常自己不知道自己口渴,他就是不喝,這個是滿嚴重的。

黃:就是他沒有意識到口渴了。

何:沒有意識到口渴了,他就不喝。所以補充水分是非常的重要,那不要等到你脫水,脫水的症狀是滿嚴重的,你會頭暈、你站起來會倒下去等等,然後你可能會有其他的問題。

黃:是,所以我們是不是也在呼籲大家每天應該要喝多少水才是正常健康的?

何:大概都是說要兩個...,一到兩個liter。

黃:一到兩公升。

何:兩公升,因為你假如吃很多水果、很多有水的食物,那可能一點多公升,我個人沒那麼愛喝水,我大概就不會喝那麼多。但是我我有運動的話我一定就會喝,我不愛喝水,我不喜歡那個白開水的味道的話,我會嚐一點別的,什麼綠茶啦,有時候人蔘茶一點點,就是很淡的味道使它不是白開水,這是我個人的分享,就是你需要喝水,可是你就是不愛白開水的話,你就想辦法給他一點不會影響你的卡路里的,然後讓你喝的下去的東西。

黃:是,對,所以注意喝水非常重要。那會不會發燒呢?是不是Omicron不見得都會發燒對不對?

何:現在看起來Omicron發燒的機率大概是50、50,所以,但是你若是有發燒的話,發燒也就是在我剛剛說的,發燒會加速你脫水,因為你燒,那發燒更要喝水,那這個就是也是要注意的地方,雖然它的比例是低一點。

黃:另外是不是之前大家說每天要量血氧這件事情也滿重要的?

何:對,沒錯,雖然Omicron會影響肺的能力沒有像以前那些病毒那麼大,所謂重症,第一個條件就是影響了肺,因為肺是你呼吸的功能,那假如Omicron只有影響上呼吸道,那你就是上呼吸道,那上呼吸道跟下呼吸道的感染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疾病,顯然也是會有一些人,他不曉得什麼原因沒有辦法把那個病毒就是圍堵在上呼吸道的地方,還是會影響他的肺,他可能自己不知道、不知道他有肺炎,有了肺炎,可能一個現象就是會,他會呼吸比較快速一點、呼吸比較不順暢一點,那這個是開始。所以你假如不確定的話,有個血氧來測試一下是滿好的,血氧機來測試一下是滿好的,你就是看,你不要等它下降了再來測,因為每個,第一,每個血氧機不是那麼正確,就是說它不會給你一個絕對數字說98%就是,但是所以你就自己看我正常狀況比如說都是97、98,那你看到他逐漸在下降你就知道,那有的需血氧機在一些人身上就是95開始,那你就自己知道,就是說你自己知道你的起始點在哪裡,然後它開始下降就要注意了。

黃:是,還有哪些是有可能從輕症變成中症,然後可能變成重症的症狀,是要提醒大家要留意,然後這個時候就非得去醫院不可的?

何:中症的症狀通常就是肺炎有了,那你就是、那這個狀況,那再來就是我剛剛說的脫水的狀況,所以這個就是你要注意,肺炎的話可能會胸痛、可能會你的血氧降低,然後你可能會就是蒼白,你沒有辦法就是...你會...

黃:呼吸很難過。

何:呼吸難過,呼吸...

黃:呼吸急促。

何:對,急促,然後或者是你脫水的話是急促,然後很淺,所以這些都是你要注意的,那胸痛當然就是肺炎出現的狀況,或者有時候會影響,因為你脫水、你老年人脫水,然後心臟的功能又不好的時候,脫水就影響他心臟的功能,這些都是...

黃:環環相扣的。

何:環環相扣的。或者你有劇烈的頭痛、痛到不行沒辦法處理,那這個你也可能要去注意他是不是影響到了,就是從上呼吸道直接進到腦,或者什麼,這個你就要注意。

黃:這種時候就非得去醫院了。

何:非得去醫院了,對。

黃:是,那重症呢?就是重症會到什麼樣的狀況?然後判定他是重症?

何:重症就是剛剛說的那些症狀,一直到更嚴重了,血壓降、昏倒、昏迷什麼等等,那這個就是太晚了,就是你到了重症的狀況才來醫院的話我們很難處理,因為那就開始治你的症狀,你最好就是在很早、輕症的時候,我們覺得你有中症的機會的時候用抗病毒藥來處理你,重症就是抗病毒藥已經...,就是病毒已經延伸到肺部了,那我們變成要來處理你這個非常重要的器官的功能缺乏,那是很麻煩的事情,所以我們就是希望大家了解,你有輕症要往重症的這種跡象你就要注意了,然後你有輕症的跡象一定要去醫院。

黃:是。

何:現在他每天說輕症,那就是都有肺炎的,那現在就是用肺炎來處理。

黃:是,那所以確診,因為接下來會有很多是希望輕症的人可能就留在家裡,那留在家裡的時候該注意哪些?除了您剛剛說到的,萬一有一些比較嚴重的症狀可能往中、重症發展的時候我們必須要提高警覺、要去醫院,那一般的確診者在家裡如果他是輕症,他有哪些注意事項?

何:我覺得是這樣子,在家裡的狀況是這樣,因為你很可能是跟家人住在一起,那你就要決定說,跟你住在一起的家人假如是你年輕的女兒那就比較OK,假如住在家裡的是一個長輩,那你可能就要自己要注意真的不要去感染到他。這個我分的很清楚,所以這個是、一個是顧慮到別人,一個是對自己的照顧,所以顧慮到別人的話,你真的家裡有小小孩、很小的小孩,不能打疫苗的這些,或者是有長輩,因為什麼原因身體不健康的時候,你一定要很注意,要跟他們隔開。那這個時候其實我是建議我們的各個地方政府可以的話,家裡有高危險族群的人確診的話你就給他放到別的地方去了,不是因為他需要被照顧,那就放到那裡去。

何:那假如你在家裡的話,除了照顧別人之外,你自己可以做的,因為我們都知道,在過往,在過往的那些變異株、比較毒的那些變異株,什麼Alpha、Delta的,我們都知道說他們就試著要...,那時候還沒有疫苗的時候,就試著說「每個人到醫院來,我們用什麼方式可以減低死亡率或是減低重症率?」的時候,有幾個臨床試驗,他就給維他命D、高劑量,好像可以減低,減低他往下走的這個方向,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就會去思考說,病毒假如你沒有辦法把它管制在上呼吸道,它往下傳的時候,你的身體就會有一些發炎反應,其實像你的肌肉痠痛就是一個發炎反應的一個徵兆,所以這個時候你最好是在家裡也吃一些健康的食物,這些食物不是說它會治療,可是它就是讓你的身體狀況更健康一點。

黃:維持得更好。

何:對,維持得更好,所以你平常沒有吃的健康食物這個時候也盡量要吃,那我們,我會建議就是說,像維他命D、C、鋅這些都是很重要的抗發炎的食物,還有omega-3,這個也是就是抗發炎,雖然有的人說omega-3就是要注意一下,當然我是覺得它是很重要的營養素,你平常沒有吃的話就要吃這些東西,那我是有看到我們的防疫包,就是叫什麼包,關懷?就是確診者關懷包。

黃:發給確診者的。

何:對,那當然就是說可能這些病人在家裡面不方便、肚子餓就有個泡麵、有個餅乾,那其實這個不是最好的食物,是因為我看到這些東西,在這個關懷包裡面,我就在想說那我們趕快告訴大家,你若是可以的話、有能力的話,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多吃抗發炎的東西,那你吃素的話就是多一些堅果、多一些種子類,這些都是有很健康的抗發炎的東西在裡面。

黃:是,一旦確診之後,或者說我們現在要維持我們更好的免疫力就應該要吃更健康的食物。

何:對,沒錯。

黃:讓身體維持在最佳的狀態,然後包括您提到的這些可以幫助我們抵抗發炎的這些食物、這些營養素,那反而是泡麵這些除非是真的餓到沒東西吃,或者你吃泡麵的同時還是要注意其他的營養。

何:對。

黃:這些食物當然不可能消滅病毒,它只是幫助我們提高我們的免疫力。

何:幫助我們自己更壯一點,可能會減低這個就是惡化的機率,這個雖然沒有直接證據,但是你可以去想像它不會有壞處,你做這些事情不會有壞處,但是你不要以為說我做了這個我就不吃藥、不去找醫生,不是這樣,這個就是給自己增加一點機率、更健康一點。

黃:是。所以確診者其實也要注意自己的營養的飲食,那甚至我們還沒有確診,我們也要注意這樣的飲食。

何:沒錯。

黃:吃好、睡飽這樣子。您剛剛有提到說確診在家裡,如果是老人跟小孩在的話,可能要更提高警覺,不要傳染給他們,但是老人很多人其實他不敢打疫苗,那尤其是一些年齡高的,或者是他覺得自己身體不夠好的一直不敢打疫苗,您會怎麼建議他們?尤其從國外的例子看起來?還有兒童?我們先從老人開始談。

何:老人我想比較好講,老人很明顯的,即便Omicron這個弱毒的病毒,它所有找最麻煩的也都是老人,它也是在老人造成很多的困擾,整個住院率、死亡率也都是比較高一點,所以這個我們還是就是希望減低這些風險,當然我們就是,老人他若是有慢性病,那他的風險可能就是會更高。

黃:得到Omicron變成重症的風險?

何:對,所以可以的話,假如你,雖然譬如說你有糖尿病、有高血壓,可是你是處在一個正常的狀態,你現階段並沒有因為糖尿病非常的out of  control,並不是失控。

黃:控制得很好。

何:控制得還OK、正常狀態、血壓也控制了,正常狀態,你今天也沒有發燒也沒有其他的急性的疾病的時候,你去施打疫苗應該是OK的,當然也很多偏方說你吃些維他命什麼,那也是一樣的道理,你把自己弄得更健康一點,我也不知道這個有沒有用,但是你這麼做也是無害,幫助你免疫反應什麼也是無害的,所以在很多情況這些其實是健康的食物、健康的生活作為,我們雖然不知道它殺不殺菌,應該是不殺菌,但是它有沒有幫助你?應該是有的,因為就是這些我們的長期研究,就是叫做健康的生活模式,就是把健康的人跟不健康的人區分開來,是他的生活模式而不是別的,是生活模式決定了你的健康的狀態。

何:所以這麼去思考的話,我們隨時都把自己處在一個健康的模式,那你要去打一個疫苗也是一樣,你要去開刀也是一樣,吃一些健康的食物,就是我隔一段時間、然後把自己調好再去,所以我還是會鼓勵老人打疫苗,那尤其現在在夏天去打應該是比較好的,因為不管怎麼樣,在冬天總是...,對大家的健康都是比較大的壓力,那現在夏天趕快去打疫苗,因為我要跟長輩說,即便未來這幾個月Omicron橫掃過臺灣,即便我們晚輩、所有的社會有辦法控制了,把這些老人保護起來,就是讓你不要出門或者是我們不要跟你見面什麼等等,我們都打了疫苗,可是Omicron不會不見,新冠病毒也不會不見,當我們大家都覺得OK我們安全了,這個疫情往下降的時候,你還是會碰到病毒,因為那個下降的斜率會很久,所以不要覺得你永遠可以不打,我還是奉勸可以的話在現階段這段期間,其實這個時候大家身體都滿好的、覺得滿舒服的,就把自己調好、就去把疫苗打了。

黃:對,但是現在也有人說,有人說確診比第四劑還有用,就會有抗體,如果是這樣,那是不是有一些老人會說那我就不用打疫苗了,萬一確診了就有疫苗的功效了,那我幹嘛還要打呢?這是一個正確的觀念嗎?

何:那個是我說的,我說運氣好的話Omicron是你的第四劑的加強劑,而且非常好,說了很多它的好處,可是我說啦,是第四劑,我沒有說第一劑、第二劑、第三劑,所以你要讓Omicron來幫助你,它就是你的第四劑,你要把三劑準備好。

黃:前提是一定要打滿、打好三劑。

何:打滿、打好。

黃:所以為什麼?為什麼一定要打好三劑疫苗?

何:是這樣子,因為,其實你打兩劑可能也可以,但是我們有注意到說,打兩劑的人,這因為現在的疫苗是對原始的株、原始武漢株,打兩劑的人他剛剛打完的時候,你去檢測他有沒有Omicron的抗體,那六個月之後你再檢驗當然也沒有,可是你這時候給他打第三劑的時候,他不但有原來的那些抗體,還有對Omicron的抗體,所以兩劑跟三劑,這個是現在科學界,我們只有觀察,我們還沒有可以解釋,但是大概有一點,昨天我在跟那些免疫學專家討論,大概有一些底子、有一些譜了解為什麼。所以意思是說,兩劑到三劑不是「量」的區別,它可能是一個「質」的區別,就是需要這樣子,你要這樣重複的看到這些抗原你才可以有反應,這是非常重要的。假如說你現在沒打,你趕快去打兩劑,你還是有足夠的抗體,也是OK,因為總比沒有好;但是三劑一定是比較好。

黃:三劑打完,這個重症率可以有明顯的下降是不是?根據目前的一些報告?

何:那是一定的。

黃:大概是一個什麼樣的趨勢?

何:我們若是把它分年齡好了,因為年齡的重症率是最明顯的話,以80歲我們拿新加坡的資料,以80歲以上的人打一劑疫苗或者沒打,就是分三層,一劑疫就是兩劑以下的,就相當於沒有完整接種的,每100個確診的人他有20個人需要住ICU(加護病房)。

黃:100個、20個...

何:100個,20%的人。你是80歲以上的話,20%的人被感染的時候,你需要住加護病房,所以是非常的嚴重。可是你打了三劑之後,100個人裡面大概只有零點幾個人,所以大概是40倍之差,那年長的會差得比較多。

黃:那完全沒打的?

何:一劑其實沒有什麼效果,所以我們就沒有把它分開,因為我們也不會去鼓勵說你一劑有一點點保護,你就是一劑、兩劑你這樣把它打完就是了。

黃:但是坊間有一些人認為,好像說其實這個重症的人裡面,也有一些是打過疫苗的,甚至有打了三劑疫苗的,所以就會有人說「你看打疫苗也沒有效,為什麼還要叫我們打?」可是照您的觀察呢?是不是打了,您剛剛有說以新加坡的例子,其實是打了三劑疫苗之後對於預防重症的效果是非常非常好的,所以有沒有一些本土的相關的數字?

何:對,就是我們要從新加坡那個數據來講好了,那個就是說100個人裡面有0.5個人好了。

黃:零點幾位是會感染到重症。

何:但是那個數據告訴你什麼,也是不會完全沒有重症,對不對?因為我們生的那一天就是決定有一天我們會死,那有一些人他就是大約時間到的時候你一點點、給他一點點挑戰就不大好,那這個很難免,因為總是有個疫病對不對?所以疫苗可以減低這個很多的風險,可是不是100%,那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那我們,你就可以去思考說,那現階段我們全民,我們就是全民打了60%的三劑,那假如是說,就是打疫苗跟沒打疫苗重症的機率是一樣的話,那你重症的人數、打一次第三劑的也是比,會比沒打疫苗的多,因為他是多數,所以當然不能這樣比。

何:所以真正要比的就是說,以現在這種我們叫粗估的狀態,那就是拿重症的人、有施打疫苗,然後看全國施打疫苗的人是多少,因為我們到了甚麼時候、打了多少人,我們都有資料,那媒體、網路,就是指揮中心也都有公佈說這些人、多少人打了幾劑,所以我們這個算一下,林氏璧是做了更update,我是算了幾天前的,因為事實查核中心問了我問題,我就從幾天前的數據算,那我們拿最新的到昨天的結果的話,就是說打第三劑有59個人,然後你把除以1200多萬人的話是100萬人裡面有4.9人,那就是打三劑的。那都沒有打的人,有41個人中重症,然後它是要除以150多萬人,你看沒有、完全沒打的人數分母就少很多了,那你除下來是100萬人裡面有27個人,你就可以知道三劑跟沒有打的這個差別是5點幾倍。

黃:其實還可以看到很明顯的每一劑...

何:都有一個差別。

黃:都有一些降低中重症的風險。如果什麼都沒打的是百萬人是有27位會得、會變成中重症;然後打一劑的話是16位會變成中重症;打兩劑是大概6位會變成中重症,百萬人裡面;如果打滿三劑,在百萬人裡面只有4.9個人。

何:所以這是滿明顯的。

黃:不到5位會變成中重症。

何:對。那當然,我們真正要去處理、要去算這個的話,就是要有不同的控制,我們要看說抽菸、年紀什麼等等,那當然現在我們先粗略看了一下,就知道說他是已經有呈現它的效果了,不是完全沒有,是不是真正的數字是不是會拉得更開?那就是要另外一種方式來評估,現在這種方式只是一個粗估的方式,就是我們國內的資料總是難得出現了...

黃:是,那剛剛、我們回到剛剛說的這個問題,就是有一些人會覺得說那既然確診之後也會有免疫力那我幹嘛還要打疫苗呢?但是您也提到,我們從這個打了三劑之後,甚至每一劑對於預防中重症都有很大的效果,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機制?說我既然感染、也是有抗體,那我打了疫苗之後我的抗體可以幫我不會變成中重症?

何:是,因為打了疫苗之後幫你準備好了,你有抗體在那個地方,你比較容易使你...,感染你的這個Omicron不會變成全身性的感染,你比較容易把它、我們叫「把它控制在上呼吸道的地方」,你沒有這些抗體的話很可能這個病毒就傳播到肺、到其他地方的風險就會增加,雖然它整個風險我們也是可以預測說什麼樣子的人、什麼樣子的,但是你不要打這個賭。我們還是可以給你自己的身體有更多一點的幫助,讓它比較容易處理外來的災難的時候,還是要盡量做得到比較好,尤其在這個節骨眼,其實不是只有一個人的問題,而是整體社會的問題,一個健康的人你就好好把自己弄得健康一點,不要因為Omicron跑到醫院去,因為要讓醫院來處理那些本來就不大容易被我們的疫苗保護的人,因為那些人的數字會很高,是那些人我們要花時間,那就是花在你身上,那就是一個轉移。

黃:是,所以我們說Omicron大部分是輕症,那是因為大部分人都已經打滿了三劑疫苗?

何:是,沒錯沒錯,兩劑或三劑,或者年輕等等。

黃:所以您提到年齡,所以年輕人、兒童,尤其是兒童,現在臺灣開始很多家長開始猶豫了,到底家裡的小孩要不要打疫苗?您的建議呢?還有從各國的研究數字上看起來?

何:我覺得這個疫苗這件事情,到最終因為現在我們的ACIP已經建議了,所以變成是說他把這個決定權交給父母,那這個父母就開始頭痛,那我要怎麼決定?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就要來收集,不過我約略的可以講一個我們,因為是針對著Omicron,過往你去講過往的病毒的話,就又沒有辦法應用了,Omicron的資訊倒也沒那麼多、真的很麻煩。那倒是說5到11歲有一些美國的資料,它們有針對著美國,因為美國CDC有在做監測,那像美國很大,所以就是有十州、十州的人參與十州的這個...,周周參與、貢獻資料,那美國CDC就分析,它在這個今年就是意思是今年從一月到現在,小朋友5歲到11歲感染的人,然後是住院,感染需要住院,它就是只能看住院,因為在外面感染多少人管不著,有400多人,然後從400多人它可以分兩組去算說有打疫苗的、沒打疫苗的,它也就是根據我們剛剛的,把它除上分母之後,它是每一天或每一週算,它就有一個curve(曲線)。算出來之後大概平均下來就是說,有打疫苗的人,10萬人裡面有9點幾個人住院。

黃:是說兒童?

何:兒童,就是5到11歲,就是我們這個小孩子,然後沒有打疫苗的10萬人裡面,有19點幾,一個人...,大概就是20個人好了,所以我們就知道說,這個保護性其實只有一半,OK,我說保護性只有一半你是覺得很少對不對?我說住院的人,「沒打疫苗的人」住院是「有打疫苗的人」兩倍,你就覺得很多對不對?這個是一個很有趣的這種溝通的方式,所以我們正確地告訴父母親比例就是這樣,其實沒有很高,當然你也說沒有很高不好,沒有最好。

何:那這個時候我就還有一個數據我們可以拿出來看,那就是這400多個人裡面有69點幾%,就是即將70%的人,3分之2的人,這些小朋友都是有慢性病的,各式各樣的慢性病,肥胖、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或者是因為什麼原因是,胃食道長期,所以它有更多的問題。那這些70%是這些小孩子,那當然我們就,它就沒有更多的數據告訴我們說有打疫苗、沒打疫苗,但是你就可以知道說,你把他分掉了之後,健康小孩子的住院率是一定更低的,OK,即便沒打疫苗也是更低的,所以這樣子的時候第一件事情我們要說的,你家小孩子5到11歲,如果是具有任何慢性病的話,建議你施打,因為你一定要把今天好好的過了,Omicron就在你的周遭,所以建議你施打,這個應該對你的小孩是利大於弊,OK。

何:那對於健康的小孩子,我覺得父母親自己去決定,OK,那你會問說,有一個資訊說每萬人死掉一個小朋友,第一,這個資訊不是Omicron的資訊,這個資訊應該是以前所有的病毒一直到現在,所以大部分的死亡小孩子,在小孩子,也是小孩子,也不是、也沒有說5到11歲,它就是美國的資訊,這個我知道這個資訊,就是全部從小孩子,有很多是小小孩,就是5歲以下的,那個死亡率會更高。

黃:所以5歲以下的小孩反而更危險一點?

何:危險,對,這個是而且我們一定未來,未來一定要有疫苗,長期就是為這些小孩子,這個我非常確定,我已經開始招攬我們國內的這些廠家說我們要來努力,一定要提供一個父母可接受、接受度比較高的,然後小朋友可以打的疫苗。

黃:是,所以5到11歲的兒童,就是您會建議是如果有慢性病的會比較建議施打?

何:一定打,就像我建議老人一樣,一定打。

黃:但是沒有慢性病的可能就不一定?就評估一下風險。

何:父母自己評估,自己評估,對,父母...

黃:你願意忍受的風險程度。

何:對。

黃:但是住院率跟死亡率其實並沒有那麼高,但是5歲以下倒是要提防。

何:一定要注意,那就是5歲以下我們也沒疫苗,所以這個時候我就說了很多次,5歲以下的小孩子要特別注意,那5歲以下小孩子這個時候,假如5到11歲的這個小孩他有5歲以下的弟弟、妹妹,麻煩你去打疫苗,這就是我們給他的一些生命教育,你強者要保護弱者,你的弟弟、妹妹更麻煩,這是一個思維,這是我個人的價值判斷。所以...

黃:就是家長要根據自己家裡的狀況然後來評估風險,不過5歲以下其實比5到11歲更危險,更需要被保護,但是現在又沒有疫苗。那可以,您會給家長哪些建議?

何:我可以,我給家長的建議...

黃:如果家裡有5歲以下的小孩?

何:第一個就是全家人可以打疫苗的都去打疫苗,這是第一件事情;第二件事情,假如你認為你的工作是會一直接觸到,這個是以前講的,現在你的工作,什麼工作都會接觸到病毒了,過往我會說你是醫護人員你就特別注意,現在我看他在社區裡面都有可能,所以你緊張害怕的時候,你就自己快篩自己,一個禮拜兩次,快篩是這樣子,會漏掉一些少病毒量,那少病毒量的可能就就比較低危險,那就是你快篩兩次,若是快篩陽性的話,你想辦法找你的縣政府,我現在就說的很清楚,每個地方政府要照顧你的居民,就是提供,在這種狀況給他提供防疫旅館或什麼,這個才是...

黃:要自己把自己跟小孩隔絕。

何:分開,對,那平常你也盡量要跟小孩子接觸的時候你盡量戴口罩,我想,然後你洗完手再去碰他。因為感染的人是這樣子,你很...,因為其實你自己感染,你手一定都有病毒的,或多或少,雖然你戴著口罩就是少一點,所以、但是你還是去洗個手然後再去抱小孩,你戴個口罩,這樣子的話就對你的小孩的保護就比較多一點。

黃:是,所以我們要特別保護這個5歲以下的小小孩跟年齡大的長輩,我們自己在跟他們接觸的時候都要讓自己盡量做好所有的防疫,假設自己是隨時身上有病毒的狀態。

何:對,是這個樣子,對,沒錯。

黃:是,老師還有什麼重要的提醒?在現在的這個疫情狀況下,提醒我們在臺灣的朋友?

何:我覺得最重要的提醒就是我們要改變一下我們的心態,過往我們一看到確診兩個字就全身毛骨悚然,然後很緊張,現在我們就慢慢的去思考,我知道很多人不想讓我講說「感染比較好」,沒辦法,你要被感染,然後你一定要被感染,你是健康的人,你被感染之後你不只幫助自己還幫助了別人,幫助了整個社會。

黃:怎麼說?

何:這個是一個概念,大家不讓我講我還是要講,因為它確實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我們也沒有其他的選擇,我們也沒有其他更好的武器或工具來對付它,現在就是讓健康的人施打完疫苗之後,讓他受到感染之後更健康,然後變成可以保護大家,所以我們真的要來改變這個這個概念。然後你想要自由、你想要就是身心就是totally free,那你就是要走這個道路,真的讓健康的人走這個道路,然後把保護弱小的變成全民的責任。

何:所以這個我在說甚麼?意思就是說,你若是確診了、你很健康,你想盡辦法不要去運用公家的體系,可以的話不要一直打電話、不要一直覺得「為什麼你應該可以送給我一個關懷包,你沒送到?」他們搞不來就算了,你就盡量想,我就是在幫助全部的人、我們來保護,全體一起來保護高風險的人,就是老的跟小的,讓所有的公家資源來放在他們身上,可以的話,那我們自己用我們的常識來風險評估我們自己,有需要幫助的時候當然就要打電話,就是在我剛剛講的那些狀況之下,不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自己有家人、自己可以處理,你現在就把該要的東西都放在家裡面什麼等等,你也知道怎麼網購新鮮的蔬菜水果什麼,都有辦法對不對?不要想說「我生病了,你不是說好要給我這些嗎?」不要去計較那些了。

黃:是,不過我們也不是,大家還是不希望被感染,所以也不是說故意要讓自己去被傳染。

何:不是不是。

黃:千萬不能這樣對不對?

何:千萬,這是,有很多人都問我說「老師,我現在剛剛打完了疫苗,我的抗體最高的時候我是不是要感染?」那我就說,當然這時候,我會回答這時候感染最好,我會想半分鐘、半秒鐘之後,我就回答說「你可不要故意去感染」,他說「你怎麼知道我在這麼想?」所以你不要故意去感染,Omicron很厲害,我們只要自由生活,它現在已經在我們的社區裡面,你也不要怕不被感染到,只是你不要做太奇怪的事情,你不要把自己躲起來,你就是過正常的生活,你去工作,你該戴口罩戴口罩、該洗手該洗手,只要它在你的身邊,你會被感染到。

黃:對,但是還是要做好基本的防護,何老師有提醒說不然的話病毒量、接觸的病毒量可能會太高了。

何:對,這個病毒量是很有趣的概念,平常我們不會去想,做實驗室動物的人都很清楚,他要感染病毒、他要製造一個動物的模式的時候,他一定要決定我是要動物死掉,還是要他不生病,還是要他生一點點小病,讓我可以用藥來治療?那他就要決定給多少病毒量,這就是攝取的病毒量,我剛剛說的你不要故意去感染,就是你一定會不小心拿到太多病毒量,我們不知道Omicron多厲害,你拿到很多病毒量的時候,你可能會重症,不管你是誰。

何:就像香港的小朋友,看起來小朋友的死亡率滿高的,我的推測假如不是因為病毒是變異的病毒,這個他們沒有資料,但是因為在大人的死亡率並不是全世界最高,所以應該不是一個很嚴重的變種病毒的話,我的推測應該就是香港的居家環境比較拮据一點,比較小,那在一個一定的空間裡面,有一個確診的大人、兩個確診的大人,對這個小孩子是很大的負荷,因為空氣、空間,所以就是不小心讓小孩子攝取到太多的病毒量,所以這個病毒的攝取量通常都不大去重視,可是我們還是要有基本的了解,為什麼戴口罩?為什麼洗手?這個不保證你不會感染,但是這個保證你感染的病毒量很少,然後你感染了之後是一個比較輕症的狀態的機會就很高。

黃:是,所以何老師今天跟我們分享了,就是疫苗一定要能打就盡量打,要打好、打滿三劑疫苗,但是5到11歲的家長可能要自我評估一下,除非是有慢性病,慢性病就比較會建議說應該要去打疫苗,還有如果家裡有5歲以下的小朋友,要特別的保護他們,還有長輩也是要特別的被保護、被注意。然後一般的輕症其實跟感冒很像,所以如果當有一些更不舒服的狀況出現的時候,尤其是會脫水、口乾舌燥、心跳加速這些狀況出現,有可能就會演化成中重症,就一定要去醫院來做篩檢或者是進一步的接受藥物的治療。然後另外就是您說正常生活,也不用太害怕被感染,如果打滿了三劑,但前提是要打滿三劑疫苗之後,不要害怕被感染,就正常生活,但是還是要做好該有的防疫,以免暴露在太高的病毒量之下,就還是有可能演化成中重症。好,謝謝何老師,謝謝。

何:謝謝兆徽。

(更新:2022/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