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美典藏數位博物館展 林玉山珍藏上線

國立台灣美術館推動展典藏品多元化,以林玉山家屬捐贈的林玉山寫生作品及國美館典藏品,進行數位應用,推出「林玉山臺灣寫生地圖與足跡─線上互動展」與「國美典藏數位博物館─我腦海中的地方,會真的存在」兩項線上展覽,想觀展的民眾可以進入國美館網站,依照網站指示與展品進行藝術互動,別具一番風情。

日前發表會上,林玉山公子林柏亭表示,林玉山在與陳澄波相識後便經常投入寫生創作,對於國美館採用數位技術將林玉山寫生稿等作品嘗試以地圖、時代的方式整理呈現,實踐了典藏的研究與運用,得以進一步呈現林玉山寫生創作軌跡,同時今昔對照的內容還能讓觀賞者感受臺灣不同年代的風景變化。

「林玉山臺灣寫生地圖與足跡-線上互動展」是從2018年林玉山家屬捐贈的林玉山寫生冊及寫生稿(共694件作品,包含2,500件作品圖像)中選件,以林玉山1930年至2000年間豐沛的寫生創作及對臺灣風景、文化的獨特詮釋,來突顯「寫生」在其藝術生涯中的關鍵地位。在本展中共展示了精選後的284件「臺灣風景」寫生稿作品,將藝術家從臺灣北部的鼻頭角至南部的半屏山及離島地區的寫生足跡具體呈現,作品內容包括地點風景、離島、山岳、海岸、泉溪河瀑布等五大主題。

為探究林玉山速寫時的畫面安排與構思歷程,特別推出「寫生精選作品30」,結合作品解說分析及動態影像呈現畫作細節。線上展覽以動態互動特效進行引導,讓觀眾隨著林玉山在臺灣駐足的寫生據點,搭配「Google實景地圖」及「臺灣聲景協會」錄製的臺灣島嶼聲音,運用視覺與聽覺拓展線上展覽的互動體驗。

另外一檔線上展覽,「國美典藏數位博物館」以「我腦海中的地方,會真的存在」為題,首波同步推出「時光迴廊」與「環境中的創作物」兩大全3D視覺主題的線上展覽。「時光迴廊」展出雕塑大師黃土水近年甫重新出土的〈甘露水〉,以及〈水牛群像〉與〈釋迦出山〉,皆為國美館重要典藏。

此外,還可以參觀到藝術前輩大師的油畫作品,以及當代藝術家具有現代奇幻感的雕塑,呈現出前衛與歷史並存的微妙,呼應「時光」命題;「環境中的創作物」則是將實體的國美館「搬移」到虛擬實境,現實中的國美館打造一個藝術廊道,讓觀眾在前往國美館的路上即被展示品圍繞。在雲端,由國美館戶外「雕塑PlayGround」的「日光大道」、「風鈴小徑」及「綠蔭秘境」路線中,精選出10件雕塑置於曠野,參觀者猶如玩家一般漂浮,遨遊於奇幻曠野中,而國美館的建築也浮於空中,成為第11件作品—〈漂浮美術館〉。

國美館表示,透過本次推出的線上展覽,觀眾可隨時隨地深入藝術家的創作歷程,感受藝術作品的獨特之處,「林玉山臺灣寫生地圖與足跡-線上互動展」及「國美典藏數位博物館—我腦海中的地方,會真的存在」不僅是美術館對疫情時代的應變,更新與挑戰了傳統的展覽模式,這樣的展演方式不僅彰顯了科技與藝術的卓越結合,更引領觀眾進入全新的藝術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