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臺圖科普系列講座 帶領讀者認識臺灣自然生態之美

國臺圖科普系列講座「臺灣自然生態之美」參與讀者踴躍 (國臺圖提供)
國臺圖科普系列講座「臺灣自然生態之美」參與讀者踴躍 (國臺圖提供)
講師王月嬌老師介紹千元鈔上的藍腹鷴 (國臺圖提供)
講師王月嬌老師介紹千元鈔上的藍腹鷴 (國臺圖提供)
講師王月嬌老師講解自己拍攝的相片 (國臺圖提供)
講師王月嬌老師講解自己拍攝的相片 (國臺圖提供)
講師王月嬌老師介紹臺灣生態問題 (國臺圖提供)
講師王月嬌老師介紹臺灣生態問題 (國臺圖提供)

國立臺灣圖書館為提升民眾科學素養,培養閱讀科普圖書興趣,持續舉辦科普系列講座,特別邀請荒野保護協會推廣講師王月嬌老師主講「臺灣自然生態之美」,藉由精彩生態照片與剪接影片,分享臺灣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生態,並告知民眾臺灣目前面臨的生態問題,以及人們能為臺灣保育做什麼且願意去做什麼。

 

王月嬌老師在講座中介紹,臺灣是北迴歸線上的綠寶石,地形變化很大,擁有3000公尺以上高山有268座與熱帶、副熱帶、溫帶、寒帶4個氣候區,另介紹有陡峭的礫石岩壁與紅色赭土的火炎山、四面崖壁寸草不生的大霸尖山等惡地形;老梅藻礁是火山岩,適合海藻類生長,海藻死後殘骸硬化成薄薄的石灰質,新的藻類就附著在這石灰質生長,不停地循環與堆疊,成為美麗藻礁;黑鳳蝶幼蟲像鳥糞、綠斑姬尺蛾的花紋像枯葉等保護機制、黃頭鷺之遷徙等,以淺顯易懂方式告知讀者臺灣生態知識。

 

王月嬌老師指出,「我們擁有豐富生態,然而臺灣、全世界都面臨環境危機」,包含生態危機、過度開發引發大地反撲、垃圾問題,極端氣候天災頻仍,全球暖化(臺灣溫室氣體排放量成長率是全球2.4倍)造成地球生態失衡。王月嬌老師引導民眾思考該如何從自身作起,講座中紛紛提出減少垃圾、減少水汙染等方法,期望能為臺灣生態系保育及永續利用,盡一份心力。

 

國臺圖下一場次的「科普系列講座」將於6月10日上午9時半在圖書館4045教室舉行,講題為「臺灣海洋之美」,歡迎有興趣的讀者踴躍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