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臺圖「知識的入場券」特展 讓借書證說圖書館歷史

 策展人吳宇凡(左一)親自導覽「知識的入場券特展」(國臺圖提供)
策展人吳宇凡(左一)親自導覽「知識的入場券特展」(國臺圖提供)
知識的入場券—¬臺灣各級圖書館借書證閱覽證特展(國臺圖提供)
知識的入場券—¬臺灣各級圖書館借書證閱覽證特展(國臺圖提供)
國臺圖館長曹翠英(右)與策展者林慶弧老師。(國臺圖提供)
國臺圖館長曹翠英(右)與策展者林慶弧老師。(國臺圖提供)

我們都有一張,甚至很多張的圖書館借書證,但是,這些借書證背後,有甚麼故事呢?國臺圖規劃「知識的入場券—臺灣各級圖書館借書證/閱覽證特展」,安排國家、地方及學校圖書館共10個主題,讓民眾透過這張知識的入場券,了解圖書館發展的歷史。

 

國立臺灣圖書館與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合作,由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吳宇凡助理教授與修平科技大學林慶弧副教授策劃「知識的入場券—臺灣各級圖書館借書證/閱覽證特展」,展出臺灣總督府圖書館、國立中央圖書館(現為國家圖書館)、臺灣省立臺北/臺中圖書館(現國臺圖、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地方各級公共圖書館、大專校院圖書館、中小學校圖書館以及外國在臺設立機構圖書館等10個主題的借書證,透過這些借書證,了解圖書館的變化與歷史。

 

策展人之一、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助理教授吳宇凡表示,他蒐集超過百張的借書證,學者性格讓他對借書證背後的故事感到好奇,進而探究,本次展覽中有許多特別或有趣的故事,例如文學作家劉俠與充滿肅殺之氣的臺灣警備總司令部圖書館有關,因為她開始創作,就是受到警備總司令部圖書館館員的鼓勵;而臺中一中的學生很喜歡去圖書館找有作家學長李敖簽名的書後卡,在下面簽名向大師致敬。

 

國臺圖館長曹翠英表示,無論在哪個時期,閱覽證與借書證都是圖書館的入門票,圖書館的歷史從借書證看起來有重要意義,不僅記錄個人的資料,也記錄了跟圖書館的連結。

 

而圖書館還有很多寶藏,例如國臺圖有很多相關特色,包含臺灣學及其他服務,像是目錄櫃也可以開架,開架之後可以跟文創結合或以其他方式重新包裝,圖書館不再是圖書館,圖書館可以透過導覽、沉浸式閱讀、音樂會等不同的方式來經營,圖書館就是一動態成長的有機體,所以閱覽證與借書證不只是記號,而是希望透過它們,讓國人喜愛閱讀。

 

「知識的入場券—臺灣各級圖書館借書證/閱覽證特展」自即日起到11月9日,在國臺圖5樓特展室展出,歡迎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