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及金防部邀參戰袍澤重返金門參加823戰役祭典及音樂會

民國一○七年「八二三戰役」六十周年紀念,當年參戰老兵重返金門,於太武山公墓向作戰殉職的袍澤緬懷致敬。(記者王先國攝)
民國一○七年「八二三戰役」六十周年紀念,當年參戰老兵重返金門,於太武山公墓向作戰殉職的袍澤緬懷致敬。(記者王先國攝)

▲民國一○七年「八二三戰役」六十周年紀念,當年參戰老兵重返金門,於太武山公墓向作戰殉職的袍澤緬懷致敬。(記者王先國攝)

今年是「八二三戰役」六十五周年,國防部及金防部將擴大辦理八二三戰役六十五周年紀念活動,金防部政戰主任張榮順少將表示,紀念八二三戰役六十五周年將邀請當年參戰袍澤及遺族共百餘人,於八月廿二日重返金門戰地巡禮,及參加當日下午在金防部擎天廳舉行的紀念音樂會,八月廿三日上午則將參加於太武山公墓忠烈祠舉行的紀念八二三戰役六十五周年追思公祭國軍陣亡將士祭典,國防部及陸海空三軍高級長官將參與祭典及獻花致敬,金防部並邀請金門縣長陳福海、議長洪允典及民意代表、鄉親仕紳代表參加祭典。

民國四十七年八月廿三日爆發八二三砲戰,當年由金防部司令官胡璉指揮國軍部隊約九萬二千人應戰,並徵調金門當地民兵擔任支援搶灘物資運補等任務。砲戰於八月廿三日傍晚爆發,之前我方雖已掌握共軍在對岸廈門、同安等地大量集結情資,但砲戰爆發仍造成金防部三位副司令官吉星文、章傑、趙家驤求仁得仁壯烈殉職。八二三戰役戰況最激烈期間自八月廿三日至十月五日共歷時四十四天,大、小金門共遭受共軍近五十萬發砲彈轟擊,造成金門軍民共計有千餘人傷亡。在八二三砲戰期間曾發生多場空戰,我空軍共擊落共軍米格機十八架、擊傷十九架,其中九月廿四日於浙江溫州灣上空發生的「九二四空戰」,是世界上第一次使用空對空飛彈的空戰,也是我空軍F-86軍刀戰鬥機使用美製AIM-9響尾蛇飛彈的首次實戰,此役我空軍至少擊落九架米格十七戰機及擊傷二架米格十七。

八二三砲戰期間,有六位國內外記者冒著共軍猛烈砲火採訪金門前線新聞而不幸殉職,此六位記者包含:台灣新生報記者徐摶九、中華日報記者吳旭、徵信新聞報記者魏晉孚、攝影新聞社記者傅資生、日本讀賣新聞記者安田延之、韓國時報記者崔秉宇。這六位因採訪八二三砲戰而殉職的戰地記者,他們勇於任事,忠於職責,冒險犯難的精神,為新聞記者樹立了典範。而當年多次赴金門採訪八二三砲戰的前軍事新聞研究會會長姚琢奇(已於今年六月廿五日以九十四歲高齡辭世),在歷經多年奔走及國防部同意,於九十七年八月廿三日八二三戰役五十周年紀念日,將當年採訪八二三砲戰不幸殉職的六位戰地記者,比照軍人作戰殉職入祀太武山公墓忠烈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