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停止網路霸凌日】近5成自我傷害青少年受網路霸凌 專家籲社群互動建立界線

每年6月第三個星期五是國際「停止網路霸凌日」,根據董氏基金會調查發現,約5成曾有自我傷害經驗的青少年,在近1年內曾有網路霸凌經驗。網路霸凌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影響甚鉅,提醒青少年在社群互動時要建立自己的界線,以保護自己的身心,醫師也建議父母師長應學習網路和科技,陪伴孩子且示範正確應對方式。

網路與現代人生活息息相關,但隨之衍生的網路霸凌事件不少,董氏基金會曾以全台國高中職生為對象,進行網路霸凌及憂鬱情緒現況調查,結果發現曾被網路霸凌者中,有半數總是或經常感到壓力對自己生活造成影響;有明顯憂鬱情緒須尋求專業協助者,與出現自我傷害企圖者,更是比未曾受過網路霸凌者,分別高出近5倍與10倍。

青少年習慣透過網路分享自己的生活與觀點,甚至談到理想的夢幻職業時,網紅和Youtuber都位列前三名,顯示年輕世代對網路世界的嚮往,但值得注意的是,網路霸凌的傷害已影響到現實生活,層出不窮的網路霸凌,對青少年身心的影響不可小覷。

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專科醫師黃雅芬指出,與沒有網路的時代相比,近年憂鬱青少年明顯增加。網路上互動對象的真實身分和意圖,就連成人也難辨別,父母也難掌握孩子在網路上的心情變化,導致青少年常因此面臨更大的人際壓力,網路霸凌問題也難以解決。

黃雅芬提出3項建議,讓父母能協助孩子面對網路霸凌。首先,父母師長可與孩子建立信任關係、讓孩子願意求助;其次,要多關注孩子生活變化,提供及時協助,第3,她建議大人也應學習網路和科技,陪伴孩子且示範正確應對方式,共同成長。

網路訊息快速散播的特性,導致網路霸凌傷害性常令人難以估計,董氏基金會呼籲,網路也是真實的世界,使用時要對自己的言行負責,提醒青少年在社群互動時要建立自己的界線,以保護自己的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