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學伴線上共學 啟發學童視野

國際學伴跳脫傳統英語學習框架,營造自然的雙語學習氛圍
國際學伴跳脫傳統英語學習框架,營造自然的雙語學習氛圍
國際學伴每週一次視訊文化交流
國際學伴每週一次視訊文化交流
由外國籍大學生及本國籍大學生兩人一組合作進行課程
由外國籍大學生及本國籍大學生兩人一組合作進行課程
破冰活動讓大小學伴快速拉近距離並自然互動
破冰活動讓大小學伴快速拉近距離並自然互動

為培養我國青年國際人才,並提高國中小學生學習英語文的興趣與動機,教育部委託國立臺灣大學規劃辦理「國際學伴計畫」(ICL),招募來臺留學的外國籍大學生和本國籍大學生配對擔任大學伴,與國中小學生每週進行英語視訊,以及每學期一次實體「相見歡」到校活動,讓大小學伴見面交流。今年度共有160所國中小、399班參與,由近800位大學伴服務近4,000名學童。

 

教育部表示,參與計畫的外國籍大學伴都是目前在國內頂尖大學攻讀學位或是交換、訪問的學生,經過計畫團隊嚴格評選及培訓後與小學伴互動,每位外國籍生都搭配一位本國籍生,負責與中小學生課前、課後溝通及課間必要時的協助及翻譯工作,同時提升本國籍大學生及國民中小學生的國際溝通及語言能力。

 

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與計畫主持人國立臺灣大學吳俊輝教授今(13)日帶領參與計畫的國際大學伴前往金門縣,與夥伴學校西口國小及古城國小的小學伴們「相見歡」。西口國小國樂社表演了「家」、「花好月圓」、「青花瓷」等三首曲目歡迎大學伴的到來,後續由小學伴接待大學伴進入社區展開文化踏查,大小學伴攜手了解西口當地的文化特色,並認識了烈嶼的風雞文化和西方街的歷史傳承,讓本地特色綻放國際,從烈嶼放眼世界。

 

西口國小劉界宏校長表示,國際學伴計畫讓金門縣烈嶼鄉的學生能從小島接軌國際,認識來自不同國家的學伴,接觸不同的風土民情,並體認與尊重多元文化,也希望這次活動能讓學生們更加勇敢地與世界溝通交流。

 

古城國小則籌辦破冰遊戲、古崗湖風景欣賞和古裝體驗等活動,熱情地迎接來自不同國家的大學伴們,相互以對方的母語問候,拉近彼此距離。分組破冰遊戲,不但創造自然的英語溝通氛圍與強化學伴們的交流合作,也讓學童從中學習團隊精神。活動也安排文化踏查,實地走訪著名的古崗樓,瞭解古崗樓的歷史、文化、建築結構和風格等;古崗湖遊覽則是沿著山徑漫步,讓小學伴們在生態環境中以英語分享鄉土特色。活動壓軸的是古裝體驗,大小學伴穿上漂亮的古裝,欣賞湖景並拍照留念,這不只是文化交流,更是傳承與傳衍。

 

國立臺灣大學吳俊輝教授表示,計畫的交流內容非常多元,除了大學伴以英語介紹自己國家的文化、經濟、政治、食衣住行等,小學伴也會學習以英語介紹自己所屬的臺灣在地文化。許多小學伴更主動學習相關的英語辭彙及簡報技巧,有九成以上學童希望能繼續參與計畫,國民中小學老師也對學童的學習態度改變感到開心。

 

國際學伴跳脫傳統英語學習框架,營造自然的雙語學習氛圍,並發揚城鄉在地特色,增進多元文化交流,不僅提升了國中小學生整體的英語能力,更讓參與的本國籍青年能藉此提升跨文化與國際溝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