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期刊頻撤中國文章 學術造假一條龍打擊困難

(中央社台北12日電)中國學術造假問題嚴重,2023年1萬4000篇被各期刊撤稿論文中,3/4涉及中國合著者;知情人士表示,只要有錢就可找代筆撰寫並發表。這種產業一條龍服務,造假情況太普遍令打擊困難。

美國之音今天報導,出版商近年來撤回了數千部中國學者的作品,隨後中國開始打擊學術研究造假行為。但觀察家表示,因為學術造假太普遍,解決這個問題將會很困難。

根據科學期刊「自然」(Nature)數據,2023年有大約1萬4000篇論文被各種英文期刊撤稿,其中3/4涉及中國合著者。

中國學者、學生和教授都表示,學術造假問題普遍存在,因很容易花錢找代筆者撰寫研究論文,並發表在低品質期刊上。

曾經是山東省煙台魯東大學歷史系研究生的孫富貴對美國之音說:「如果你在經濟上沒問題,就可以把研究交給其他人幫你做,不論是發論文還是找刊物,都有這樣的一條龍服務。而且不只是學生,連老師找這些代筆的情況也不意外。」

另鄭州大學前心理學研究所所長楊寧遠說,認識一個朋友一共幫了8個人寫了博士論文,一篇收2萬元人民幣(約新台幣8萬8000元),這些博士最終都過了關,但代筆者自己根本不是博士。

分析家認為,中國學術研究的政治性質在某種程度上導致學術誠信問題。

美國智庫「史汀生中心」(The Stimson Center)中國問題專家孫韻(Yun Sun)認為,美國和中國的學術文化都獎勵發表大量論文的學者。但區別在於資訊的透明度、學術交流的自由和中國研究的可及性,這些都受到中國國家的嚴格控制。

孫韻說,如果數據是在美國大學裡造假的,那麼這個人的同事和同行能夠知道並挑戰他們。但是,當造假發生在中國時,很難甚至不可能進行核實。

此外,美國漢學家、加州大學河濱分校(UC Riverside)講座教授林培瑞(Perry Link)表示,中國偽造的研究數量反映了官員對真相的漠視,在這樣的制度下政府官員無法進行打擊。

林培瑞另認為,中國學術研究中摻雜政治也阻礙高品質的新研究;「前沿研究,即使是在技術領域,通常最好由自由思考的頭腦完成,而不是處在政治權威之下」。(編輯:唐佩君/陳鎧妤)113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