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全球大鬧晶片荒 亞洲半導體角色吃重

【時報編譯柳繼剛綜合外電報導】全球晶片短缺問題,在近幾個月似乎未能完全解決,前幾個月東南亞因疫情嚴重的大規模封鎖後,整個缺料情勢更是雪上加霜。但是,東協地區還是加緊恢復產能,不僅為全世界,也希望自己能盡快回歸疫前水準。

晶片,簡言之就是電子裝置的大腦,以汽車而言小從電動車窗,大至行車安全性都包括在內。在新冠疫情興起初期,由於筆電、手機和電視等電子用品需求遽增,再加上供應鏈無法順暢,造就各行各業晶片不敷使用。

對全球汽車產業來說,缺少晶片產能不足下,故8月份中國大陸能賣出的汽車年減近20%。同時,美國經銷商甚至拿不到百萬輛新車,比疫前2019年的8月360萬輛相比,著實減少72%。日本在2011年福島大地震後,豐田汽車雖在供應鏈與存貨方面大大改良一番,但這次沒想到也是晶片短缺的受災戶之一。

這家全球最大汽車製造商,9月產能少約43萬輛,10月減33.3萬輛,11月再少15萬輛左右。雖然豐田口口聲聲表示後來會趕進度,但在2022年3月底的財年結束時,可能最多只能產出約900萬輛,較原計畫的930萬輛還要少30萬輛左右。

目前,以半導體的封測產業而論,東南亞產能約占27%。因此,豐田和許多同業一樣,大都是從東南亞採購車用晶片,而這主要是指從越南以及馬來西亞。根據北美半導體產業協會(SIA)統計,有超過50家大型半導體公司在大馬投資,全球約有7%晶片會在當地生產與封測。同時,馬來西亞也是全世界第7大晶片出口國。

大馬地區在2020年新冠疫情剛爆發時躲過一劫,但沒想到在2021年時卻逃不掉。以10月初的數字來看,擁有3240萬人口的馬來西亞,有差不多230萬位染疫,以及近2.7萬不幸疫歿。6月抗疫時,大馬政府實施全國大封鎖政策,電子產業僅能開出約6成產能,加上全球市場供不應求下,使得晶片短缺問題雪上加霜。

因此,馬來西亞在這次晶片荒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

台灣台積電與韓國三星,不約而同地在美國與日本都有建廠計畫。因為,唯有提高產能才是避免未來晶片短缺的一種方法。據悉,台積電將在2021年時,要把車用半導體的關鍵零組件產能提升6成左右。

根據統計,在2020年初至2021年9月期間,全球晶片產能增加8%,到2022年底估計可再增16%以上。

其實在疫前,台灣與馬來西亞的半導體就已分工清楚,並將產品精緻化。中國大陸將繼續發展自己的半導體產業,未來可望增加其市占率。另外,調研單位Technavio指出,越南的半導體規模在2020至2024年期間,可望成長62億美元,且年複合成長率近19%。

極力發展當地產業生態圈的越南招商有成,元月時,美國英特爾就曾宣布再砸4.75億美元在半導體項目上,使得總當地投資額已近15億美元。

除了傳統製造業外,越南政府也正分食高科技產業,像是電動車等。因此,國際代工業者中除中國大陸外,東南亞的越南可說是異軍突起並奮起直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