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組織大戰開打:為什麼「別讓聯合國等於中國」這麼重要?

作者:Lukas Niu/「媽,我明天要出國」

聯合國旗下的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 3 月 4 日在日內瓦舉行了總幹事選舉,原本有望角逐且呼聲極高的中國大陸籍候選人、同時也是現任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副總幹事王彬穎,輸給了美國力挺的新加坡籍候選人鄧鴻森。然而這個選舉結果,也再一次讓外界看見了兩件事情:

第一、中美兩大強權,在各方面的全面對抗。

第二、中國大陸不斷擴大的國際勢力。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成立於 1967 年,是聯合國的 15 個專門機構之一,目前有 193 個成員國。它的任務執掌,是負責管理涉及跨國智慧財產權保護的眾多事務,包含監督、立法、註冊、普及或分享專利知識產權等──簡單來說, WIPO 的最主要功能,在於確保誕生於不同國家的不同「智慧財產權」(如專利),在其他國家一樣能得到保障與妥善運用。

而該組織的最高行政領導人總幹事(Director General)每 6 年一任,選舉由 83 個具投票資格的成員國多輪匿名投票。此次選舉共有 6 名候選人參與角逐,分別來自中國大陸、哥倫比亞、加納、哈薩克、秘魯和新加坡。選出的新任總幹事,將接替過去已執掌兩任共 12 年的澳大利亞籍總幹事嘉里(Francis Gurry)。

WIPO 總幹事選舉,中美隔空交鋒

此次選舉中,呼聲最高的兩位候選人分別是現任的副總幹事王彬穎( WIPO 總幹事之下設有 4 名副總幹事,中國大陸籍的王彬穎為其中之一);對決美國力挺的新加坡現任知識產權局局長鄧鴻森。雙方各有支持勢力,中美政府更在選前就隔空交鋒:

中國率先啟動「宣傳大戰」: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在《金融時報》發表署名文章〈中國競選人對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戰略目標有深刻見解〉力挺王彬穎;中國常駐聯合代表陳旭更在選舉前出面指控美國把 WIPO 總幹事的選舉變成一場「政治遊戲」。他對記者說:「來自中國的王斌穎曾擔任副總幹事 10 年,顯然是最強候選人⋯⋯但我們感覺,美國人正竭盡所能地施壓,要求(會員國)投給來自中國之外的任何人。」

白宮貿易顧問那維羅(Peter Navarro),與近來發言力挺台灣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合作抗疫的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布倫伯格(Andrew Bremberg),則在選舉前,先後透過專訪與投書《金融時報》表態:「美國相信若將 WIPO 的掌控權交給中國代表,將會是一個可怕的錯誤⋯⋯如果允許中國代表擔任 WIPO 總幹事,將使中國在整個聯合國內部的影響力過大。」「我們(美國)無法接受一個沒有保護智財權歷史、甚至是不尊重智財權的國家代表,擔任這個組織的領導者。」

白宮貿易顧問那維羅等人的發言,更點出這個選舉背後最核心的問題:國際組織快速「中國化」的國際現實。

現在有多少國際組織「在中國大陸手上」?

聯合國旗下,目前共設有 15 個專門機構來看。分別為:國際勞工組織(ILO)、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衛生組織(WHO)、世界銀行集團(WB)、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國際民用航空組織(ICAO)、國際海事組織(IMO)、國際電信聯盟(ITU)、萬國郵政聯盟(UPU)、世界氣象組織(WMO)、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國際農業發展基金(IFAD)、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及世界旅遊組織(UNWTO)。

而這 15 個組織中,佔有「總幹事」或者「秘書長」等最高行政領導職務的,已經有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幹事屈冬玉、國際民航組織秘書長柳芳、國際電信聯盟秘書長趙厚麟和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總幹事李勇等 4 位中國大陸籍人士。

也就是說,如果本屆選舉由王彬穎出任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幹事,聯合國全部 15 個組織當中,就有高達三分之一由中國大陸籍人士掌握。「這將使中國成為聯合國體系裡最具影響力的國家,」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日前特別點出:「目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代表)領導的聯合國組織超過一個以上,除了中國。」

此外,北京政府也積極遊說各國際組織前往北京或上海,成立海外辦公室。例如 WIPO 目前的海外辦公室共有 6 個,當中就包含了北京辦公室(其餘 5 個為莫斯科、新加坡、東京、里約以及阿爾及爾)。

這些國際組織的影響力有多大?

聯合國體系的國際組織,影響力有多大?這件事情其實從單一組織的運作就可窺知:以本次的焦點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來看,該組織執掌並管理全球超過 4 千多萬份專利。當中包括影音著作、視聽著作等著作權類別,商品來源標示、產品名稱、商標註冊分類等商標類別,此外還有眾多工業設計、專利分類、積體電路及微生物寄存等尖端技術的跨國專利等。 WIPO 所管理的這些專利資訊,除了對全球機器人及人工智能等最新發展走向具關鍵影響力,更是各國對外經貿關係或者貿易協定談判的「秩序維護者」。

其實用簡單的語言來說: WIPO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等於監管著各國極為機密且敏感的專利資料庫、專利申請、商業機密,與足以影響各國、各大企業發展的關鍵技術。

另一方面,近年在由中國執掌的幾個國際組織裡,明顯的「特定國家(中國)利益至上」,亦時常被(歐美為主的)國際媒體抨擊。包含國際民航組織持續拒絕台灣的參與、官網封鎖支持台灣的推特帳號;國際電信組織則被指控「與中國大陸公司共同協助新疆地區人臉辨識技術有關」,該組織秘書長趙厚麟,亦多次因以 UN 官員身份做出「過於偏袒中國大陸科技公司」的公開發言引發爭議。

北京政府更利用今日中國在聯合國的強大影響力,將聯合國的 2030 年永續發展目標(SDGs)計畫,硬生生的掛鉤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引發各界批評。但現任主管經濟事務的聯合國副秘書長,同樣是中國大陸籍的劉振民公開表示:「一帶一路倡議完全符合《聯合國憲章》的原則與宗旨。」

在選舉結果公佈後,美國力挺的新加坡知識產權局局長鄧鴻森,以 55 票打敗拿下 38 票的中國籍現任副總幹事王斌穎,當選未來 6 年的 WIPO 總幹事。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布倫伯格說:「我們對選舉結果感到非常高興。」他補充:「我們認為,今天的壓倒性票數,清楚地彰顯國際共同保護知識產權的重要性,以及 WIPO 在國際社會中的整體獨立性。」新加坡總理也隨即在臉書上發布了鄧鴻森當選的消息,並歸功於新加坡知識產權局及貿易工業部的努力。

聯合國的「新常態」

其實若客觀來說,中國大陸的影響力在國際組織中日漸擴大,是大國崛起的必然結果。加上現在聯合國大部分的組織遴選其行政領導人時,多從過去歐美強權主導的「委員會閉門會議」,改為相對公開的「一個國家一張票」形式進行。近年大量投資發展中國家且與之國家交好的中國,自然容易挾其優勢票數,比歐美為主的發達工業國家更具當選優勢──這甚至將成為聯合國的新常態。

以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的選舉方式舉例: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掌握龐大公共資源,但實際上在 2017 年之前,一直都是由「執行委員會」閉門選出──閉門會議中,委員們會見候選人、並經過多輪投票決定人選,最後才讓成員國如橡皮圖章般「表決通過」。由於閉門且透明度低,總幹事一職很容易被歐美強國主導,且可以利益交換。

直到 2007 年,來自香港的陳馮富珍當選世衛總幹事,陸續針對總幹事選舉作出改革:執行委員會先閉門推選 3 名候選人到世界衛生大會,再由世界衛生大會以「一國一票、票票等值」的方式,從 3 位候選人中選出新任總幹事。

這樣的新安排,一方面顯然較過去多了「透明度」與「公平性」;另一方面,也對中國大陸及開發中國家極為有利──因為非洲國家在 WHO 加起來,就有超過 50 票。也因此,到了 2017 年陳馮富珍卸任,衣索比亞籍的譚德塞便在中國大力支持下,以 133 票對 50 票的壓倒性票數擊敗英國的對手。對照如今在全球新冠疫情中,譚德塞於 WHO 的諸多言論和做法如此「親中國」,其實也就不讓人意外了。

「反恐」後開放自信的新疆?!──國際舞台上的話語權,對台影響甚鉅

聯合國向來是各國政治角力的舞台。近年中國憑其政經影響力,頻頻挑戰歐美強國過去在聯合國的優勢主導地位、甚至開始塑造聯合國的「新常態」。這些「強權之間的政治鬥爭大戲」,看似理所當然,也似乎與你我不甚相關。

然而,單從近日「台灣能否與 WHO 合作抗疫或加入 WHO 」衍生的諸多議題來看,便能清楚知道聯合國與其相關組織,其實對你我的生活、發展甚至生命保障,均有著極高的影響力。

更令筆者擔憂的事情,還在後頭:今(2020)年 3 月 1 日起,中國開始擔任聯合國安理會輪值主席。中國駐聯合國大使張軍表示:「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方高度重視擔任主席的工作,將本著負責任、建設性態度,加強同各方團結合作,推動安理會履行職責,為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發揮建設性作用⋯⋯。」然而,中國擔任安理會輪值主席後所做的事情,卻似乎與上述宣言毫不相干──

先補充介紹一下,聯合國安理會共有 15 個常任和非常任理事國,每國輪流擔任主席,為期一個月。中國上次擔任安理會輪值主席是 2018 年 11 月。「安理會輪值主席」的角色,包括主持會議、制定會議議程、代表聯合國安理會向國際媒體和其他聯合國機構溝通等。當中我認為主席掌握最大的權力是帶領議程,主導或甚至說「迫使」各國專注討論某一議題。

而就在 3 月初,利用這個輪值主席職務,中國馬上採取的行動,就是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萬國宮,舉行「反恐和去極端化與人權保障」國際研討會,現場並播放在國際上極具爭議的《中國新疆反恐前沿》紀錄片,同時邀請中國大陸的「好朋友」,包含來自東南亞、非洲和東歐諸國的代表出席。

該研討會中,並安排諸多「中國好朋友」包括喀麥隆、查德、尼日、斯里蘭卡、塞爾維亞等國的 10 多名「專家代表」,在會上闡述西方媒體或西方國家在反恐問題上是如何「雙重標準」,而中方又是如何在新疆等地「反恐有成」──當中對於「新疆再教育營」等涉嫌違反人權議題自是隻字未提;此外,還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舉行特別展覽,向遊人展示一個「漂亮、開放、自信的新疆」。

這樣的生態,很可能將成為聯合國與旗下各國際組織裡的「新常態」:中國拿下更多的國際組織執掌權、主導遷移各國際組織的辦公室,並透過國際事務的議程,掌握更多的國際話語權甚至宣揚自身價值觀⋯⋯將一步步、一點點的成為日常。如此下來,台灣的國際生存空間,勢必將面臨更嚴峻的挑戰。

未來兩年,聯合國旗下機構將迎來大量行政領導人改選:包含 2021 年的國際勞工組織、國際農業發展基金、世界觀光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台灣最在意的世界衛生組織與國際民航組織,則將於 2022 年改選。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自是嚴陣以待,從政府官員到媒體,防堵聯合國「中國化」的呼聲未見止歇。

「別讓聯合國等於中國」是一個嚴肅與重要的議題嗎?我認為是。

因為即使撇去「美中之間自己的恩怨」不談,對相信自由、民主價值的台灣而言,至今雖仍非聯合國會員,命運卻同樣深受國際組織所主導的話語權、價值觀所影響。

而歷史告訴我們:很多事情講一次沒人理、講十次大家尚有存疑,但若當你能透過國際權威機構說上數百次、連講數十年之後,它就成為「國際共識」了。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國際組織大戰開打:為什麼「別讓聯合國等於中國」,現在變得這麼重要?》,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儘管被 WHO 拒於門外,台灣仍是「全球疫情通報及防治體系」的一員──究竟衛生情報多重要?有何影響?
你知道聯合國等國際組織,正在快速的「中國化」嗎?──兼論台灣外交人才培育的困境

作者簡介:

Lukas Niu, 16 歲開始最常跟我媽說的話就是「媽,我明天要出國」,從此在不同國家展開旅程。我喜歡外交,念了法律,卻碰了政治—我在新加坡當交換學生;接著到印度當國際志工 ;長大後穿上西裝到美國華府工作;後來到聯合國的曼谷辦公室上班,目前在中國大陸展開新生活。用我的觀點看世界,也讓這個世界改變我的觀點。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