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青年人才發展協會培養高雄國際青年人

國際青年人才發展協會培養高雄國際青年人
國際青年人才發展協會培養高雄國際青年人

【記者王苡蘋/高雄報導】第一梯次義守大學物理治療學系的吳幽説:「在台灣這樣的機會真的很難得,很少能夠跟這麼多有英文熱忱同學、外國老師一起交流,創造很好的英語學習環境!」來自高師大化學系的陳科呈則說:「老師教的創意行銷很務實,而且可以和同學討論聽到不同的意見和想法,練習到蠻多英文口說!」

為培養高雄國際青年人才,高雄市國際青年人才發展協會以在地高中生、大學生為對象,一年辦理4-5個梯次的培訓,讓莘莘學子不但能參加24小時大師級全英語授課的實習培訓課程,還能運用培訓產出結果於實習工作、提供中英雙語導覽服務,更可參加EnglishScore英得分和多益口說兩種國際英文能力檢定,費用全免!

從第一堂全英語授課開始,有些同學還有點害羞不太敢講話,到課程結束、上場實習時,同學們已經開始踴躍舉手發言、課餘主動與外國老師說話,且積極為國內外遊客服務、進行雙語互動活動。高雄女中的安若彤也說,從來沒有想過高中生也可以有這樣的機會參加培訓、甚至實習。

此培訓計畫的課程,包括跨文化溝通、創意國際行銷、英文改寫與翻譯、如何接待外賓等等,都是以該梯次的實習任務,例如第一梯美濃客家文物館、第二、三梯茂林國家風景區為導向,讓同學事先親身前往參觀、聆聽中文導覽內容並且記下筆記,再回到課堂上由老師引導、找到「能與國際人士能產生共鳴的點」,以及提供有意義的體驗方式,一起討論並製作出有趣、互動式的導覽中英文活動,並且將英文導覽內容錄製下來製成QRCode,讓外國人也可當場用手機掃碼聆聽。

親自帶領協會、積極培育在地高雄青年人才,擔任理事長的林岱樺立法委員說,這次計畫結合民間社團與政府部門合作,給予高雄地區的大學與高中生培訓和國際實習機會,落實了政府推動雙語政策,也同步營造高雄市國際化環境,並且培育出大高雄地區未來的國際企業人才。

與協會攜手合作之張榮發基金會執行長鍾德美亦表示,高雄是台灣進出口最大門戶,望經培訓的青年能夠將計畫中所學和經驗,貢獻給高雄,讓高雄成為更國際化的大城,朝向夢想的大海駛進。

「此實習計畫與國發會雙語活動結合,融入了英語元素及在地文化,符合全球在地化的趨勢,並且配合實習生遊戲的進行,遊客反應非常熱烈。」高雄市客家事務委員會林偉鈞組員說。第一梯於美濃客家文物館服務的實習生不但提供印度、德國的旅客雙語導覽服務,也與很多家長小朋友以一些簡單的英語進行互動遊戲,讓小朋友對客家文化的認識更深刻。

「以教育性、生活化的方式呈現紫斑蝶觀光資訊非常有趣!遊客也從互動過程中更加貼近雙語觀光服務的內涵。」交通部觀光局茂管處柯建興處長也說。第二三梯次的實習,正值10月至隔年2月的茂林賞蝶季,實習生穿著“ISpeakEnglish!”背心在茂林、新威遊客中心提供雙語服務,並且透過培訓課程設計了中英文「與美國紐約中央公園同款互動遊戲」,讓國內外遊客都能在園區各個角落,用手機掃不同QRcode回答通關問題,了解「世界唯二」會遷徙的蝴蝶,在動手玩、體驗的過程中發掘自己不知道的茂林。

國際青年人才發展協會培養高雄國際青年人
國際青年人才發展協會培養高雄國際青年人
國際青年人才發展協會培養高雄國際青年人
國際青年人才發展協會培養高雄國際青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