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高度重視我國36年不間斷東亞珍貴遷徙猛禽研究成果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表示,每年秋季,隨著北方溫度逐漸降低,高壓的前緣捎來東北季風,北方猛禽因獵物匱乏驅動啟程南遷。在臺灣二十餘種遷徙猛禽紀錄中,以灰面鵟鷹和赤腹鷹數量最為優勢,每年秋季,東北亞大量的猛禽族群在南遷過程,為了避開穿越大海的風險沿大陸和島鏈南下,最終抵達菲律賓、印尼等渡冬地。當這些猛禽行經臺灣,狹長的地形使鷹群匯聚在狹窄的恆春半島南端,準備渡過巴士海峽,前往大海另一端的呂宋島,因此形成猛禽大量群聚遷徙的景觀,並提供絕佳的族群監測條件。國家公園署轄屬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每年於九至十月長期執行過境猛禽調查,至今累積了卅六年不間斷的東亞珍貴遷徙猛禽研究成果,同時為了推廣候鳥保育,每年於十月中旬辦理賞鷹活動,邀請民眾一起來參與每年一度的生態盛宴。

由亞洲猛禽研究保育聯盟與日本自然保護協會發起「國際灰面鵟鷹暨遷徙猛禽高峰會」,每年於日本、菲律賓及臺灣等國輪流舉辦,去年高峰會於臺灣舉行,由國家公園署轄屬墾管處協同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和台灣猛禽研究會,串連日本、菲律賓等國交流熱絡,也向國際展示臺灣公私協力對於灰面鵟鷹與遷徙猛禽的保育成果。

國家公園署表示,經由墾管處資源及同仁長期投入,後續並與民間組織台灣猛禽研究會的合作,以及鳥友夥伴在調查期間的鼓勵與陪伴,持續累積關於東亞珍貴遷徙猛禽的調查成果,為東亞遷徙猛禽研究提供重要的背景資料。監測工作的可貴在於調查員及志工們長期參與,使其能年復一年持續執行,且未來仍將繼續進行墾丁遷徙猛禽調查,歡迎所有對猛禽感興趣的朋友一起交流,加入長期監測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