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館跨域加值計畫啟動 中山公園明年元月先開工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國立國父紀念館《半世紀剪影:中山公園的回顧與展望》回顧展覽,今天擇定文華軒及2樓東西文化藝廊登場,除了建築師王大閎部分原始景觀繪圖,還有開館以來百件具代表性攝影作品,另有藝術家繪畫,呈現半世紀隨時代腳步推進的珍貴足跡,也勾起民眾對中山公園的懷想與眷念。

國館開館超過48年,曾帶動臺北市東區的繁榮發展,部分設施老舊,從未大幅整修,民國105年1月29日初次獲得行政院核定「跨域加值公共工程計畫」,今年8月25日修正計畫通過,總經費提高為16億3200萬元,工程包括大會堂、展示空間、中山公園景觀改造3項,中山公園率先進行改造工程,民眾對舊時風物總有眷戀與不捨。

國館新任館長王蘭生表示,《半世紀剪影》展覽透過影像與繪畫,呈現半世紀前中山公園乃至國父紀念館籌建點滴,從中山公園籌建初始種植小樹苗,到國館館体本身建築,乃至成立活動辦理情況,甚至鄰里居民對此地感情,該展小巧而精緻,呈現「眾親好友眼中的國父紀念館」。他說,這些繪畫作品,除了35週年館慶邀請藝術家創作,還有歷年水彩寫生比賽得獎優秀作品。

王蘭生指出,《半世紀剪影》展覽一方面回顧過去,也展望未來,因為明年初國館將啟動一連串精緻的工程建設,中山公園整建工程今(18)日已經上網公開招標,如果順利在12月底前決標,明年一月開始進行園區景觀改動工,回復王大閎建築師半世紀前的原始設計精神,中山公園約1/3範圍實施建設,其他區域仍對外開放,也會特別重視安全,預計民國110年5月完工。

王蘭生說,國館四周皆有相隔馬路,民眾從仁愛路進入,向來習慣中軸道是大花壇,這次景觀改造將回復王大閎建築師原始雙排林蔭大道設計,兩側種植常綠大喬木,民眾未來從仁愛路可看到兩排大樹和一片綠地,林蔭空間可遮掩大巨蛋較凸兀的現代建築,維持一個深遠又不失莊嚴的國館新意象,也可提供舒適的公園林蔭道服務。

王蘭生指出,目前噴水池景觀將改造為「映池」,不僅面積擴大為1.5倍,水景型式為鏡面水池,水深約為30公分,色系配合周邊空間氛圍,水面可呈現建築物倒影,不設置水中投射燈,以鏡面映照國館主體為主;映池色系以灰黑色系為主。

王蘭生說,中山公園整建其他部分,還有東側步道綠地及雕塑區景觀改造,希望創造鄰里友善步道,除調整步道動線並拓寬,遠離浮根嚴重區域及受保護樹木,以曲線方式穿梭林蔭樹下空間,同時調整區域內外排水、步道旁排水設施(草溝)及草地自然洩水,配合步道動線及休憩活動空間,適度補植草坪;除此,翠湖周邊也將改善全區無障礙環境並拓寬步道寬度。

王蘭生提到,國館靠近仁愛路這端,早期是國軍「四四兵工廠」運送軍械的鐵道,這次中山公園整建不是真正恢復鐵道,而是透過鋪面特別把「三張犁支線懷舊鐵道」意象予以重現,而且打通新增兩個入口處,透過舊時懷舊鐵道意象營造,讓人憶起列車緩緩駛過的風貌,也讓民眾了解國館成立前該處走過的歷史曾經,無論國館或臺北市都有歷史一脈相傳意義,也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

王蘭生進一步指出,後續還有另外一項建設,就是國館建築本身,包括大會堂、展覽空間、無障礙設施系統整備,臺北市文化局今(18)日召開古蹟歷史建築審議委員會小組會議,針對國館整建因應計畫進行討論,希望一年內能夠完成審查,包括細部設計、發包施工,預計民國111年10月動工,預計民國114年3月完工,屆時國館從內到外都有嶄新呈現。

王蘭生指出,大會堂現存諸多問題,舞臺空間不足,需要拆除舞臺空調管,釋放舞臺面積,擴建側舞臺面積;觀眾席視線也需檢討,未來將觀眾席逐層墊高,改善高度關係,取消最兩側視線不良區;舞臺頂棚載重不足、系統陳舊,將進行頂棚更新,相關結構補強,舞臺面設6人座電梯,改善頂棚動線。

王蘭生強調,大會堂舞臺進卸貨困難,將新增卸貨坡道,坡道連通底層升降平臺可達舞臺面;舞臺設備待更新,屆時將舞臺設備汰舊換新,更貼近現今表演藝術活動需求;最後就是加強演出聲學性能及噪音控制,除設置噪音防堵,達到演出的安靜需求,還要透過反響板設置,改善聲音反射及殘響控制。

國立國父紀念館宣布啟動「跨域加值公共工程計畫」,投入16.3億元分期改造景觀及建築硬體升級。(記者黃朝琴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