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經濟】新科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塞勒:我對目前的市場走勢感到緊張!

很多人的刻板印象中,經濟學家是象牙塔裡埋首計量和模型的學者,但新科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塞勒的投資功力卻讓人跌破眼鏡!他所創立且協助掌管的一檔基金,資產規模達1,800億元,近1年報酬率更有16%,打敗大盤。

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了美國芝加哥大學商學院教授、有「行為經濟學之父」稱號的塞勒(Richard H. Thaler)。

塞勒在芝加哥大學擔任行為科學與經濟學教授兼決策研究中心主任,此外,也是美國經濟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的研究員。

其實,塞勒不止是學院派的經濟學家,更是行動派的經濟學家。他提出「行為經濟學」之際,也在1993年基於實踐行為金融學理論,創立了一家資產管理公司,協助華爾街知名投資銀行摩根大通掌管的一檔價值型基金「Undiscovered Managers Behavioral Value Fund」,自2009年美股牛市啟動以來大漲512%,擊敗同期間標普500指數的277%、羅素2000指數的340%。近一年來,該基金的報酬率逾16%,也打敗大盤表現。

這檔基金的資產規模達6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1,800億元),運用了行為經濟學的理論進行投資,也就是利用投資人的弱點,如「過度自信」、「自我控制不足」、「買了股票捨不得賣」等錯誤投資行為來賺錢,因此,選股側重於一些被市場過度看衰及非理性拋售的小市值公司。根據該基金的前10大持股來看,主要投資於美國的區域性銀行、房地產及航太公司等。

現年72歲的塞勒直指,一般人的投資行為總是出現太多錯誤,甚至坦言:「目前的金融教育根本沒有用,且大部分人其實是投資白癡,就算整天看財經新聞,也不可能真的變成專業經理人。」

有趣的是,塞勒曾在2015年好萊塢電影《大賣空》(The Big Short)中客串演出,以行為經濟學解說引發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的信用與房市泡沫原因。該電影以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為背景,依真實事件改編,他在片中直言:「把人想像成是一種以邏輯指導行為的動物,實在是瘋狂之舉。」

「很多人都認為自己可以在股市獲利,但連規模龐大的投資公司、金融業,都無法戰勝股市,僅憑個人做出的股票買賣決策,如何有能力在股市保證獲利?」塞勒進一步建議:「與其投資股市,不如克制消費衝動,儘量多存點錢,才是對一般勞工最好的選擇。」

「現今的市場根本就是個謎,令人捉摸不透。」面對美國乃至全球市場創新高之際,塞勒在受訪時表示,他對目前的市場走勢感到緊張,可能是他有生以來「最危險的時刻」。且讓以下10張圖文,帶你看看這位新科諾爾貝經濟學獎得主對於投資的想法與啟示。


更多鏡週刊報導
【圖解信用卡】百貨週年慶熱鬧登場 信用卡分期這樣用再賺一筆
【出國就醫必知】砍很大!海外就醫健保核退恐縮水 民眾出國一定要做這件事
【投資股票超easy】張忠謀退休後台積電股價怎麼走? 這一招學起來
【圖解ETF】挖到寶!比黃金更好賺的避險工具就是這檔E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