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一塊伺服器零件,讓信驊坐上股王!為何AMD、英特爾都離不開它?

2023年2月1日,台灣股王悄悄換人,股后信驊科技最高站上2320元,擠下長期佔據第一的大立光,奪下股王寶座。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信驊第一次衝上台股王座,從2021年起,信驊就曾數次摘下台股龍頭封號,並長期佔據股后之位,引起眾人目光。如今這間位於新竹、資本額僅有3.87億元的百人小公司,已是全世界最大的BMC(Board Management Controller,基板管理控制器)供應商。

BMC是裝在資料中心伺服器上的小型處理器,極小卻相當重要。一座資料中心會有數千萬人同時使用,人力卻難以做到24小時監控,BMC則能協助偵測伺服器,例如監控電壓、風扇速度和散熱狀況,或警示故障等,讓使用者能在遠端執行諸如關閉、更新系統等指令,維持資料中心的正常運作。

正是這塊不起眼的伺服器零件,讓信驊得以拿下諸如AMD(超微)、Intel(英特爾)、Meta(臉書)、Dell(戴爾)、騰訊和阿里巴巴等一線大廠的訂單,全球市占率高達7成。

搭上廣達伺服器列車!信驊如何拿下全球7成市占?

信驊在2004年誕生,由現任董事長林鴻明在離開聯電後所創立。林鴻明過去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當時雖面臨失業困境,但在現任廣達雲達總經理楊麒令的鼓勵下,從剛崛起的雲端產業找到創業靈感,在老同事的幫忙下,創業團隊在同年成形。

當時,好友楊麒令所領導的廣達伺服器部門,需要一個IC設計商來開發伺服器專用的遠端管理晶片,信驊也順勢接下。在完成這項任務後,2009年臉書跳過品牌商,直接向廣達下伺服器訂單,信驊也因此搭上ODM(原廠委託設計代工)模式的第一班列車,開啟雲端伺服器的市場大門。

信驊林鴻明 圖/何佩珊/攝
信驊林鴻明 圖/何佩珊/攝

這段創業路看似風雨無阻,然而在信驊草創之時,雲端概念尚未普及,能否成為下一個殺手級應用也未可知。在前方道路模糊的情況下,時年還是新創的信驊恰好投入研發,才會擁有今日的成績。

林鴻明曾告訴媒體,倘若當年雲端已是相當清楚的方向,大企業肯定會早一步奪得先機,「新創就是要在不確定、很模糊的情況下才有機會。」

2016年,原本全球市占5成的信驊,以10億美元的價格,併購了博通(Broadcom)遠端管理晶片事業子公司Emulex。在這之後,信驊市占率一口氣來到7成,正式成為全球最大的BMC供應商。

延伸閱讀:1%產能降價就能「玩死對手」!大立光林恩平如何從小兒科醫生,變身光學王朝鐵血捍衛者?

小巧BMC市場成就信驊!千金股如何持續維持價值?

實際上,BMC市場和車用、HPC(高速運算)等動輒千億美元商機相較之下並不算大。根據IDC預估,全球BMC的產值將會在2023年達到2.5億美元的規模。不過投顧分析師指出,正因如此,大型IC設計公司在看見雲端商機後,並不願意耗費太多資源投入BMC研發,早期投入的信驊則正好能補足這塊需求缺口,產生了絕佳的立足點。

分析師認為, 隨著資料中心的需求不斷擴大,BMC的市場規模也跟著膨脹,加上信驊產品並不和龍頭大廠衝突,也成為外資看好的關鍵,連帶近年在股價上也跟著水漲船高。

林鴻明在接受《台灣產業創生平台》訪問時也表示,BMC晶片這個市場的特點是「winner takes all(贏家全拿)。」由於BMC需要開發非常多軟體,也必須跟著大廠規格走。換句話說,一旦把握機會切入,獲得大廠驗證,就能有很高的市占率。

摩根大通(J.P.Morgan)的報告顯示,目前BMC約占據信驊約92%營收,雖然看來還會持續「財源滾滾」,但雞蛋過於集中的狀況下,風險也相對較高。

為分散風險,近年信驊也陸續推出第二、第三條產品線,分別為PC/AV影音延伸晶片,以及影像專用處理晶片Copula360,希望能讓銷售品項更加多元。 兩者毛利目前雖然都能達到約六到七成,但市場需求現階段都不算高,短時間內還難以成為信驊的核心戰力。

信驊科技運用本身卓越的SoC研發能力,率先採用六鏡頭設計,突破現有360相機的侷限.jpg 圖/信驊
信驊科技運用本身卓越的SoC研發能力,率先採用六鏡頭設計,突破現有360相機的侷限.jpg 圖/信驊

林鴻明表示,信驊在Copula360的投入不少,前兩年則因為疫情歪打正著,雖然還未看到360度攝影需求出現,因此信驊先把資源轉到能獲利的視訊攝影,待時機成熟時,才會回去投入360攝影的領域。

分析師則評論,信驊的其他產品於現階段雖然都還未成形,但由於該公司已經在BMC領域獲得國際龍頭大廠的肯定和市場驗證,往後若大廠有需求產生,屆時信驊想切入大廠供應鏈並拿下訂單,將相對容易。

延伸閱讀:成立15年,成台積電最大氮化鎵客戶!這家公司憑什麼讓Toyota、BMW都是股東?

責任編輯:林美欣

更多報導
Google急了!皮蔡逼員工每週兩小時教會Bard,自信喊「成功產品不用先進入市場」
【觀點】晶片禁令怎麼把中國IC設計、製造龍頭壓著打?美國真正怕的是什麼?
【觀點】除了台積電,全球前10大半導體公司有誰?圖解主力產品、營運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