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寒冬來襲募資怎麼做?一文看懂新創突圍的3必學心法

當我遇到一家新創公司,我想知道的第一件事情幾乎總是一樣。假設他們的支出保持不變,營收成長與過去幾個月相同,他們可以用現在剩餘的資金實現盈利嗎?或者更誇張的說,在這種狀況下,他們未來會是生、是死?」

Y Combinator的共同創辦人保羅.葛蘭姆(Paul Graham)在2015年的這篇文章,在2022年Y Combinator的節目討論新創過冬時,被重新拿出來檢視。

要度過寒冬,對新創公司來說從來沒有什麼訣竅,就是早點開始問自己:公司未來會有怎麼樣的命運?愈早開始擔憂這個問題,遠比最後一刻才發現的好。

寒冬中資金哪裡找?他揭3步驟思考

保羅.葛蘭姆所提出的問題,相較於創業家每天要解決的商業難題,更像是簡單的數學題:用營收、成長率、支出計算出達到損益兩平所需的資金,就能知道是否需要投資人的挹注以及所需的資金量。

「但只要募資成功一次,就很難相信沒有下一次。承認(募資困難)好像就是怕了、沒有自信或是過度擔憂。」Y Combinator的合夥人道爾頓.・卡德威(Dalton Caldwell)說。過往募資市場的過度發展,讓創辦人逃避承認無盡的資金缺口;現在的新創寒冬,就像是無限流出金錢的水龍頭關閉了,你我也很難想像沒有水的一天。

當然能未雨綢繆是最好的狀況,如果不得不在寒冬中募資填補資金缺口,益鼎創投業務協理沈立平給出了3個思考步驟:

步驟1: 跟客戶拿錢比跟股東拿錢更好,新創必須持續優化產品及服務,確定擁有客戶願意付錢的商業模式。

步驟2: 向投資人拿錢之前,確定已經做好組織瘦身。專注、聚焦做好公司的第一曲線,其他不重要的都可以割捨。

步驟3: 跟投資人拿錢不是為了「過冬」,而是要加大投資核心項目。

特別是第3點,沈立平表示:「寒冬中去找投資人,不是去算現在現金有多少、公司可以撐多久,投資人想聽、真正想知道的是,這筆錢給你,怎麼樣可以創造出最大的收益。」

另外,道爾頓.卡德威也提醒,到了不得不減少支出時,裁員、降低廣告支出都是常見的方式,但是也不要忘記「漲價」,只要核心產品打中客戶的需求,他們仍會願意掏出錢來。不管牛市、熊市,最終一切都會回歸到核心產品本身,這才是創業家的第一優先事項。

未來3年新創上市潮 有望為股市注入新活水

而台灣新創因為不在眾多國際創投的雷達中,資源也不算豐沛,在寒冬中受到的影響自然也沒有海外新創這麽大。根據《數位時代》2022年創業大調查的數據顯示,33%的台灣新創認為沒有受到寒冬的影響,另有約31.2%的新創營收在今年發生下滑。

更有近5成的新創,在今年更積極接觸投資人,希望可以獲取營運資金。在估值方面,受到寒冬影響、與沒受到影響的新創各佔43.5%,甚至還有12.9%的新創估值向上提升,經交叉比對後發現,估值向上提升的新創大多是瞄準企業端的AI公司。

寒冬之外,近一年來台灣新創圈更值得關注的是蠢蠢欲動的「上市潮」。不只是今年初Gogoro、今年底玩美移動登陸美國資本市場,而是有一波台灣新創公司即將邁向台灣股市。

包含PressPlay、iKala、潮網、iCHEF等公司都陸續喊出上市的里程碑,在本次的創業大調查中,也有72%的新創認為,這一波台灣新創上市的氛圍相當「有感」。

去年上市的91APP為台灣軟體新創開了第一槍,未來可以預見更多的軟體新創肩負「教育」的責任,讓製造、電子、半導體掛帥的台灣資本市場,去學習看懂軟體產業的發展。

這也是不得不的發展,如果這一天無法到來,對於整體新創的環境會是比寒冬更加強烈的噩耗。

Gogolook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郭建甫:

「牛市、熊市新創目標不變,找尋適合的「組合技」敲出一片天」

全球的熊市風潮,影響最大的是品牌在廣告與行銷預算的投入,但是在2~3年前,Gogolook旗下的產品來電辨識服務Whoscall,就在廣告主跟消費者之間選擇了後者,到了今年訂閱制的營收已經超過廣告,讓我們在風暴中還能保持穩健。

我認為不管是熊市、牛市新創的目標都不會改變,就是盡力追求成長,只是「組合技」不一樣了。牛市追求成長就像是增肌期,積極衝刺營收、獨立擴張;熊市追求成長就像是減脂期,注重獲利與打群架(合作或併購)。

就像是在海外市場擴張上,過往可能會選擇單打獨鬥, 但近期我們特別注重跟合作夥伴之間的關係,像是跟馬來西亞州政府、泰國政府與警方,並利用企業資源進行B2B2C的銷售,降低行銷預算的同時,也能提升品牌正面形象。

另外,特別是在熊市期間,大家更願意坐下來聊聊打群架的可能性,Gogolook在近期收購了治略資訊就是最好的案例,他們具有姓名檢索的資料庫,可以跟Gogolook的防詐欺事業整合,這也是我們的槓鈴策略——花10%的資源在風險較高的投資,如果輸了損失有限、贏了有機獲得10倍的報酬。

心元資本創始合夥人鄭博仁:

「熊市收攤也能是轉機,真正的創業家要勇於解決問題」

過去一年全球太多錢湧入新創圈。各大創投、投資人都在找尋不同領域第一名的新創公司,投入無限的錢,不願錯放掉任何一個好案子,甚至往前面的輪次擠壓,愈投愈早、愈投愈多。很多公司都還沒有商業模式,靠著price-to-dream(本夢比)已經有很誇張的估值。所以當經濟下行,連帶造成的衝擊就很大。

台灣的狀況不一樣,這10~15年整個新創圈花了很多的力氣,帶動了很多的資金湧入。現在天使、種子到A輪之前,新創要拿個幾千萬元不是什麼問題,但是到了B輪之後還沒有接棒的人,讓台灣的新創規模跟估值都不大,當最苦的狀況就是這樣,寒冬就好像也沒有這麽冷了。

老實說這一波經濟下行來的非常快,到了這個時候如果現金流沒有多加注意,甚至burn rate(公司燒錢的速度)只剩下3~6個月,除了裁員、減薪之外也沒有太多方法。創投可以做的事情非常有限,如果撐不下去,我會很誠實地建議創辦人把公司收起來,關公司並不代表結束,真正的創業家都是「熱愛解決問題的人」,Facebook、Slack、91APP現在做的跟一開始做的事情都不一樣,但創辦人都很會解決問題,這樣的人失敗後還會一直創業,創造正向的循環。

我也很期待現在這一波台灣創業家開始到外面的世界探索,讓未來的創業家眼界會更寬廣、更知道國際市場的運作方式,再走5~10年,台灣的創業環境就會有不一樣的面貌。

責任編輯:傅珮晴、蘇柔瑋

更多報導
「AI生成技術」不畏資本寒冬,連續2天誕生Jasper AI和Stability AI 2隻獨角獸
新創關鍵7問新市長!陳時中、黃珊珊、蔣萬安新創想像、政策一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