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引領2024景氣回春!全球經濟風向、最新科技大勢一次掌握

全球各地戰爭不斷、氣候危機、產業缺工,輪番考驗著企業的經營韌性。即使全球經濟成長疲軟,唯獨生成式人工智慧快速發展,更掀起AI軍備賽,沒人敢錯過;放眼各國政府砸預算推動淨零轉型,悄悄醞釀下一波綠色貿易戰⋯⋯。

展望2024年,《數位時代》彙整出25大趨勢,帶領讀者搶先掌握產業與工作的脈動。

當2023年進入尾聲,迎接的2024年,將是全球最多選舉的一年。

從明年1月的台灣開始,一路到11月的美國總統大選,將舉行40場國家與地區的重大選舉,新任執政黨將牽動全球的政經情勢發展。彭博經濟研究首席地緣經濟分析師珍妮佛・韋爾奇(Jennifer Welch)說:「從地緣政治角度來看,世界可能面臨30年來最動盪的一年。」

自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到以色列-哈瑪斯戰爭等區域衝突持續上演,戰爭擾亂了糧食與能源市場,造成全球陷入高通膨;接著美國聯準會(Fed)啟動暴力升息抑制通膨,全球進入高利率時代。

走過充滿考驗的2023年,市場都期待2024年景氣能夠回春。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認為,隨著疫情的結束、庫存去化與升息告一段落,明年經濟表現可望峰迴路轉、否極泰來的一年。

外銷夯〉明年國內GDP回彈至3.15%

台經院11月公布最新預測,台灣2024年經濟成長率將達3.15%較2023年高,呈現內需穩定、外銷回溫。

台灣以出口為導向,主要出口商品電子、資通視聽設備占6成為大宗,今年資通視聽已率先止跌反彈,累積前10個月成長率達18.1%,「只要資通視聽下游的手機、筆電、網通賣得好,上游的半導體相關商品也會慢慢變好。」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觀察。

不過國際貨幣基金(IMF)仍下修明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測,2024年全球經濟成長速度較2023年略低,孫明德以8字總結:「美中不足,全球受累。」美國經濟成長率今年預估2.1%,明年掉到1.5%;中國也從5.0%掉到4.2%,「美國、中國GDP占全球達4成,他們2個一往下掉,主要外銷國家表現受到拖累。」

熱點多〉AI錢潮、永續技術強勢續航

即使全球經濟面臨諸多挑戰,促使企業在編列預算上更謹慎,唯獨在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領域持續加碼投資。根據KPMG於10月發布《2023 KPMG全球CEO前瞻大調查》,訪問全球1,325名執行長(CEO)顯示,有高達70%的CEO把生成式AI列入首要投資項目,且多數CEO期望3至5年能看到投資回報。

由於AI伺服器訂單能見度明確,包含鴻海、廣達、緯創、緯穎、英業達紛紛在明年啟動全球擴產。像是鴻海持續在台灣、美國、墨西哥等地擴充產能,緯穎預計明年在馬來西亞投入伺服器主機板產線。

活用AI工具也變成重要的工作技能,「如果你是科技業,對人工智慧不了解,我覺得這可能很致命。」全球內容推薦平台Taboola研發副總裁俞寧寧提到,過去面試工程師會要求要有程式語言Java的經驗,但現在都拿掉了,Taboola內部的研發團隊已標配使用微軟AI自動寫程式助理Copilot,對新手員工或資深員工在寫程式上都有助益。

當生成式AI降低寫程式的門檻, Google台灣前董事總經理簡立峰指出,「在AI時代最關鍵的能力,不是技術,而是『發問』的能力。」給予AI具體的提示(prompt),誘導AI輸出更好的回答品質,甚至出現了AI詠唱師、溝通師等新職位,協助企業培訓員工使用AI工具。

不過生成式AI將在2024年接受現實的考驗,研調公司CCS Insight預測,相關炒作的技術逐漸消退、運作成本不斷上升,以及愈來愈多的監管聲浪,種種挑戰可能導致生成式AI發展放緩。

除了AI帶來的科技變革,永續技術(sustainable technology)在2024年繼續成為焦點,特別是從國家、企業到社會都在努力實踐淨零排放的承諾,帶動淨零方面投資。知名科技作家柏納德.馬爾(Bernard Marr)提到,碳捕捉與封存技術解決碳排問題、循環經濟直接融入產品設計,到科技界大力擁抱綠色運算,有愈來愈多的科技可減少人類對環境的影響。

拓財源〉本土化融資將逆風起飛

不過,現階段產業面臨的困難不少,電動車市遭遇逆風。台達電董事長海英俊指出,全球電動車銷量沒有預期的多,電動車售價明顯高於燃油車;其次是由美國聯準會帶頭升息,升息也讓貸款利息變得沉重,影響電動車買氣。

反而凸顯中國電動車在成本上的競爭優勢,以比亞迪為首的中國車廠積極向海外擴張,加上韓系電動車崛起,都讓特斯拉(Tesla)、歐美傳統車廠備感威脅,預告電動車戰國時代的來臨。

綠能方面,離岸風電建置也受到衝擊。在台灣彰化外海開發「彰芳暨西島離岸風場」的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台灣區董事總經理許乃文透露,「在地緣政治、供應鏈成本暴漲的影響,由於曝險太高,像是丹麥等外國出口信貸機構已不貸台灣,不再擔保台灣任何案子。」

當國際融資抽手,許乃文認為明年將是「本土化融資」起飛的關鍵年,意謂需要有更多的民營、官股銀行、壽險業參與離岸風電融資,這也需要政府鬆綁相關金融法規限制,鼓勵業者投入綠色融資,進而發展綠色能源產業。

過去一段時間,電動車、綠能都被視為最夯產業,各國更把新能源視為核心戰略產業,但是受到供應鏈通膨加上高利率,都造成能源公司成本上升。

新戰區〉電動車掀綠色貿易制裁

孫明德示警,「繼關稅戰、科技戰後,明年有可能成形綠色貿易戰。」現在各國都積極在推綠色政策,但綠色商機大多透過政策補貼出來的,像是美國《降低通膨法案》,歐盟對中國廉價電動車啟動反補貼調查,保護歐洲汽車產業。因此新的綠色商機也引發全球貿易戰。

為因應國際情勢變化及品牌客戶的要求,供應鏈移轉正加速。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研究經理吳佩玲形容,「過去是中國+1,加速轉向中國+N,台商過去3年投資以越南、泰國、印尼為大宗。」

雖然供應鏈多元化布局成為大勢,她也提醒,供應鏈移轉仍須注意當地基礎建設(包含水電)與產業聚落是否完善。雖然目前新南向投資以分散生產風險為考量,長期來看,應著眼當地持續成長的內需市場,提前掌握先機。

邁向2024年,即使大環境仍有不確定性,為提供企業與個人更精準布局未來,《數位時代》彙整出25大趨勢,洞察產業與工作的趨勢變化。

責任編輯:謝宗穎

更多報導
【圖解】2023全球資本市場「大撒幣派對」結束!新創募資呈現「校正回歸」狀態
明年有望加薪嗎?最新調查:企業預期調薪3.2%、每月多1431元!這行業加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