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馬鈴薯」是文化侵略? 台大教授糾正1字眼卻被無視

李茂生在研討會上糾正「貓膩」一詞為中國用語,卻沒有得到正面回應。(示意圖,Pexels)
李茂生在研討會上糾正「貓膩」一詞為中國用語,卻沒有得到正面回應。(示意圖,Pexels)

康軒出版社的中學生物課本因將「土豆」與馬鈴薯畫上等號,加上教育部《 國語辭典》也將「土豆」解釋為馬鈴薯,遭網友質疑是中國用語滲透引發討論。對此,台大法律系特聘教授李茂生今(18日)舉已經成為台灣人常見用語的「貓膩」為例,建議若真想與對岸切斷關係,應從日常用語下手。

「土豆=馬鈴薯!這難倒是文化侵略?」李茂生今天在臉書表示,上週六研討會上,有人發言時使用了「貓膩」一詞,他立刻糾正對方這個字眼是中國用語,認為若在台灣,應該用「狗膩」才對,卻沒有得到正面回應。

康軒國一下冊生物課本內容以中國字眼「土豆」稱呼馬鈴薯惹議。(翻攝自網路)
康軒國一下冊生物課本內容以中國字眼「土豆」稱呼馬鈴薯惹議。(翻攝自網路)

「土豆」或「貓膩」等類似中國用語逐漸出現在台灣人口中,到底算不算是文化入侵?李茂生沒有講明,倒是自嘲「貓與狗,感情上基本上是無法切割的,所以我的發言已經是陷入撲馬的情報戰的窠臼中。」但他認為,若真要與對岸切斷關係,應該從日常用語的使用開始著手。

李茂生的貼文引來許多網友討論,有人嚴肅認為入侵日常用語是種統戰手法,不可不防,廣推講台語才是正途;但也有人輕鬆看待,指出台灣歷經移民、殖民等族群融合,外來語本來就無可避免。


【點擊看完整全文】

更多鏡週刊報導
教部《國語詞典》也稱土豆=馬鈴薯 他好奇發問釣出網友回:在台中指子彈
「土豆=馬鈴薯」康軒挨轟道歉 搜尋教育部《國語辭典》尷尬了
康軒教科書稱「土豆=馬鈴薯」挨批 教長也驚:審查不可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