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故事X經典著作 台灣劇團新作《鄉關何處》關照異鄉人

台灣劇團「杯具社」今年推出薩伊德《鄉關何處》同名轉譯劇作,8月於燦爛時光東南亞書店公演。(圖:杯具社:向悲劇乾杯的勇氣 臉書)
台灣劇團「杯具社」今年推出薩伊德《鄉關何處》同名轉譯劇作,8月於燦爛時光東南亞書店公演。(圖:杯具社:向悲劇乾杯的勇氣 臉書)


身處在異地他鄉究竟會面臨哪些挑戰,對於沒有相關經歷的人來說,恐怕很難想像。台灣劇團「杯具社」從在台東南亞受刑人的書信取材,並結合經典著作《鄉關何處》,推出同名全新劇作,希望觀眾走進劇場更認識在台移工、移民的生存困境,並從難解的習題中,思考生而為人的意義。

台灣劇團「杯具社」從2020年開始經典轉譯創作計畫,繼卡繆的三幕劇作品《誤會》、喬治歐威爾的小說《一九八四》、漢納鄂蘭的政治哲學著作《人的條件》之後,杯具社在今年推出薩伊德《鄉關何處》同名轉譯劇作,8月即將在燦爛時光東南亞書店公演。

身兼編、導的製作人李昱伶表示,這齣戲的創作靈感,最初是來自燦爛時光書店老闆張正送給她的一本書《枷》,書中許多東南亞受刑人的故事讓她相當震撼,因而產生製作戲劇的念頭,這時,她正好想起了很久以前讀過的一本經典著作,那就是文化理論學者薩伊德的回憶錄《鄉關何處》。李昱伶說:『(原音)我那時候讀的時候,我覺得,我沒想到一個這麼知名的學者他也有那種被羞辱的時刻,這種我們身在異地被排擠的心情,其實是只要你落到那個處境,你就會遇到這樣子的待遇,哪怕你是一個很有錢的人,但是你去到一個外地之後,也可能會面臨這樣子的排斥,我覺得這一種排斥是屬於人性裡面比較不堪的那個部分,但是它確實存在,所以我就想用薩伊德的這個經歷來跟東南亞受刑人的經歷彼此呼應。』

李昱伶坦言,這齣劇的主題確實是嚴肅的,但正如劇團名稱是取「悲劇」的諧音,表現手法上,她不希望給人全然是悲劇、太沉重的感覺,因此,整齣劇將穿插著超現實主義者布勒東的小說片段以及特技表演,此外,她還請到一位在台印尼人表演傳統舞蹈騎馬舞(Kuda Lumping)。李昱伶希望在雜揉各種表演元素之後,能拉近一般觀眾與經典著作之間的距離,並透過《鄉關何處》這齣全新劇作,開啟更多移工議題的反思與討論。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不限國籍、居住地 新住民圖文創作徵件倒數
宜蘭腔台語也OK 徵集全台書迷多語朗讀《小王子》
移工人權大步走》借鏡法國、澳洲 完善通譯制度台灣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