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紀實,獨立書店在香港:見山書店X一拳書館

「見山」二字,取自《指月錄》裡一句:「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見山仍是山,見水仍是水。」(圖片來源/圖文提供=格子盒作室,新北市文化授權轉載,下同)

在舊區的街道上、二三樓甚至更高層之中,或在屋邨街市裡……土地面積不到臺灣十分之一的香港,卻有著非常多的特色書店。作家周家盈在過去十年間,實地走訪並寫成《書店日常》、《書店現場》、《書店有時》三書,記錄下香港書店的變化。

本期季刊特別轉載介紹,帶臺灣的讀者一探香港的知性世界:PoHo街區的獨立複式小書屋「見山書店」,店主Sharon希望透過書店帶給大家回歸初心的醒悟,就像看見了山水的美;而位於深水埗區的「一拳書館」,以十四種趣味主題分類書籍,型塑與眾不同的閱讀感。

作者周家盈說,我最初寫書店,想法很簡單,因為主流媒體往往只在獨立書店結業時憑弔哀悼,記下店裡外種種故事的文章並不多,遑論出版成為紙本書。

宛如一顆石子投進湖裡,或泛起漣漪,或激起千層浪。以微小的力量想要改變世界,就從先踏出一步開始。我做了一件事情,寫了一些東西,然後的確慢慢有人回應,有人愈做愈多。

我在想,書店作為一門生意,有它獨特之處。書店的出現、社群建立、經營盛衰某程度上見證了社會上的變遷。

像聖經《傳道書》裡所說,天下萬物皆有定時,我希望能在流水潺潺,洪水滔滔中抓住一兩顆石頭,藉此紀念書店為人們帶來的美好。

見山書店 Mount Zero Books

在PoHo街區的獨立複式小書屋

──發現見山之美

見山的意義  

有很多人說,見山書店這兩層高的白色小洋樓,外觀跟歐洲的巷弄書店類似。也許書店也帶有一種氣質,如果將之擬人,這家書店應該是個穿著素白棉質衣服、架起黑框眼鏡,是一個知性熱血而彬彬有禮的知識份子。

店前掛著一個小木牌,以書法寫下「見山」二字,外面放幾把桌椅、雜誌架,門和窗框都是黑色的。

店名取自《指月錄》裡一句:「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見山仍是山,見水仍是水。」

所指的是參禪三種境界。店主Sharon希望透過書店帶給大家回歸初心的醒悟,就像看見了山水的美,純粹去感受欣賞,沒有私心。

願望成為小巧別緻的老書店  

二〇一八年五月,見山書店剛開業時,書店像個初出紅塵的少女,清新脫俗,店面和內裡的陳列也簡單整潔。開業至今,店內陳列已改變很大,就像自己家一樣添置了許多新東西,無論是書本雜誌、文創商品或裝飾品用具等,現在這裡更像是一個社區內照顧其他人的大姐姐,也更有「家」的感覺。

店子的面積不大,而不放書的空間,有櫥櫃、冰箱、洗手盆、焗爐、音響等,二樓還有設置熱水爐的洗手間,都是為了方便店長和客人而設。

樓上的設計很別緻──兩排長形窗戶前面放了幾張像學校教室裡的木椅子,往外望可以看到老榕樹的氣根和翠綠的葉子與樓下經過的人。黑色窗框、釉木和胡桃木書櫃也是訂製的,裝修重視實用性。

「因為我想這裡能夠變成一間老書店,持續多年經營下去。」Sharon說。

通往複式書店二樓的木造樓梯。

書店二樓,窗前有四張教室用的木椅子,小巧的書室氛圍。

見山的選書與陳列  

最初店裡主要賣文學、藝術兩大類書籍,後來因應社會狀況,添加了時事、歷史及哲學方面的主題。

「這裡展示的書本都是真心希望推薦給讀者的,我們有信心賣出,也很少打折,除非真的很貴吧,這是自己的價值觀問題。」

甫踏入店裡,是一張大木桌,主要是新書展示。店裡也有賣二手書,例如清朝或民國時期的書等。「讀者很喜歡在裡面發掘喜歡的題材,無論是哲學、中國四大名著、《毛語錄》等等,就像尋寶一樣都是驚喜,有些眼光夠的客人會找到已經絕版的書。」

新書專桌。

書店與人的相互交流  

「書店在社會的角色非常重要,是文化傳播者,我們有很多活動,像讀書會、電影放映會等,並不只是買書這麼簡單。」

見山書店舉辦的活動,有音樂會、社區電影放映會、形形色色的讀書會,請來很多重量級的作家駐場與讀者交流,當中包括詩人北島、作家陳冠中及學者周保松等。

在社交媒體上,見山會分享每天的經營小故事,讀著帖文,就像在讀一部書店日記,有趣得很。

書店前面的空地,會擺放文創商品,以吸引路過的遊人前來逛逛,開業以來也舉辦過多場活動,讓作者與讀者有機會交流。

INFO

見山書店  

Mount Zero Books  

地址|香港上環太平山街6號C舖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五 11:00~18:00 / 星期六、日 12:00~18:30

IG|mountzerobooks

開業| 2018年5月

一拳書館 Book Punch

一拳驚醒讀書人

──以閲讀回應時代需要

獨立書店的提案力  

一家書店的靈魂是書。

日本蔦屋書店(TSUTAYA)的創辦人增田宗昭便在《知的資本論》一書中提到「書店的提案力」,即抽取相似或具有連貫性概念、封面設計、主題、內容的書本放在一起,以呈現出某種生活風格。

換句話說,如同站在顧客角度去逛書店那樣經營,想想看對方需要甚麼,店內環境與陳列怎樣能夠帶給他/她跟網絡和大型書店買書不同的體驗,看到平常未曾接觸過的書。

臺灣獨立書店「有河book」曾經歷結業後復業,筆者想套用其創辦人詹正德一句說話:「(書店的提案力)⋯⋯就是未來獨立書店店主最能夠與大型連鎖書店區隔的關鍵能力了,每個獨立書店的店主都將是、也必須是自己書店的策展人或總編輯,一旦社會上有重要議題,店主必須有能力將相關的出版品編集陳列,對議題做出回應,也才能與讀者及社會互動,激盪出更多反思及再創作。」

香港的一拳書館,便充分做到這點。

一拳書館的室內裝潢及宣傳設計,都以鮮明的黃色為主調。

一個書架、一個世界觀    

一拳書館在書籍分類上很用心。開書店前三至四個月裡,創辦人龐一鳴努力搜羅一、二手書籍,分類成十四個主題,例如「香港有譯」(Translating HK)、「無用之用」(Useless therefore Useful)、「無政府主義」(A for Anarchism)、「煲底見」(Until We Win)、「拉美在此」(Latin America is Here)、「酒吧話題」(Pub Survival)、「奇人異事」 (Human Diversity)等等。

光看牌示,讀者第一眼可能並不能完全掌握架上賣甚麼葫蘆。你必須將書脊全看一遍,再回頭看分類牌的文字描述,才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啊!真是有趣的概念!」

比方說「無用之用」(Useless therefore Useful)就有文學小說、詩集、建築書等,因為龐一鳴覺得文化藝術在經濟主導的社會裡本來就沒有可競爭的生產價值,正正因其「無用」,在人生的其他領域裡才有其用,創作者接受這點以後,便可更自由地透過文化藝術去傳遞貼近人性獨特的價值。

大部分香港的書店都採用傳統分類,一拳書館的這些專題書架則衝擊著來人的固定思維,形塑了各種並行世界觀。

「長時間有效的事情,長此下去一定會成為一個限制。」龐一鳴說他深受臺灣學者畢恆達所寫的《空間就是想像》一書啟發,畢恆達講過書架可不可以用重新分類的方法呢?例如按色彩分類,吸引讀者看一些平時不會看的書。

一拳書館其中兩個理念是:一、嘗試另闢蹊徑,推廣閱讀;二、發揮書本教育和啟蒙的力量;從這十四個富公民意識、具知識性及趣味的主題分類,可略窺一二。

龐一鳴認為,閱讀對時代有一種意義,現今網絡上存在大量資訊,人們消化資訊的時間短促,往往某件事情發生,還未搞清楚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便被寫成文章發表。但寫一本書要有足夠的時間去進行研究、資料整理,寫作者讓事件經歷一段時間後,大致了解原因、經過和影響,才落筆寫一本書。對比起雜誌、報章、網絡文章,紙本書的角色便非常重要。書能遠離媒體的煽動、輿論製造目的、假新聞等,讓讀者可以宏觀一點去理解事情是怎樣發生。

是書店,也是社區教室

鮮黃色富有嶄新、啟蒙之意義,強大的親和力與溫暖,讓人感覺喜悅明朗,充滿盼望。這是筆對一拳書館的第一印象。

這裡有千多呎的空間,一個主空間放置了靠牆的書架和書籍陳列檯,小房間是「身心靈」主題書區;另外,一半空間沒有販售任何東西,卻放了幾張桌椅還有豆袋沙發,龐一鳴說:「平常沒活動時,希望人們多善用這個空間來看書。」

除了讓客人放鬆閱讀,這空間也作教室之用。

「是否一定要賣餐飲才能讓書店生存下去呢,(複合式業務)能否跟閱讀緊扣一點?由於自己有教育背景,那便想不如教班吧!用書店賣的書來開辦學堂,非常配合啊!」

這裡同時會辦簽書會、讀書會等等,也邀請「有故事的人」開辦街頭健身班、拉美文化興趣班,「我想試試利用課室連結閱讀,作為書店出路。」

書館內劃出教室空間用作舉辦工作坊、活動等,平時也可讓讀者隨意休息看看書,非常舒適。

讓每個人見字呼吸 

書店位於深水埗區大南街,近年有咖啡店、打造理想生活風格的選物店等本地小店進駐,很多都為年輕人主理,讓本來老化的街道鄰里一下子拾回活力,也吸引許多喜愛質感生活風格的區外客人到訪,國際文藝雜誌《Time Out》更將深水埗評為香港「最酷社區」(Coolest Neighbourhood)。

然而,深水埗一帶居住的,其實主要是勞動或藍領階層,這區的劏房也特別多,街道滿是蔬果雜貨、電子產品、廉價成衣、二手古物的攤販,環境衞生並不特別理想。在街上蹓躂的,還有不同背景的人,很多居民每天揮汗如雨工作,到了晚上回家只求一餐溫飽與一瓦遮頭。

「書店是屬於每個人的。」龐一鳴覺得,一拳書館的千多呎空間別要浪費,應該是誰都能夠打開門進來,「在服務外區人之餘,同時兼顧區內街坊,好簡單,無論你經營甚麼都好,產品的價格範圍能否照顧到所有人呢?譬如咖啡室,賣六、七十元一杯沒所謂,但是否也有十多元的蘇打水,讓普通人有選擇,也可以坐下來消費?豐儉由人,這好重要,不需要排斥貴價品,但儉的部分也要照顧到。」他曾在浸會大學一篇學生訪問中這樣說。

他也留意到在港的外傭、無家者或南亞裔居民,雖然也是香港的一份子,但絕少會逛書店。他在其他訪問中說過,「我不想閱讀只圍繞知識份子或文藝朋友,而是所有人。不一定是學者,街坊去分享也可以。」所以一拳書館會舉辦多元化活動,例如邀僱主和外傭一起晚讀;跟餐廳合作重現歷史裡的重要飯局;邀請清潔工午膳時到店內一邊吃飯、一邊讀書;和無家者協會合作,安排無家者打工和做閱讀分享會。

在收銀處後面有一個小房間是「身心靈」主題書區,也是轉換心情的空間。龐一鳴指向那邊:「這裡有一個房間,主要放我們歸納為『見字呼吸』(Breathe, Read)的書本,希望讀者更加關心自己,看見分類牌便坐下來,安靜呼吸,喝一口水。書架上的書可能是關於『行路』的體會、或是人們怎麼經歷社會動盪,可以幫助宣洩鬱結的書。」

 

 

 

店內其中幾個書架分類。

每一筆消費都帶著意義 

一拳書館的宗旨之一,是探索書本零售的更多可能。龐一鳴總是身體力行,所以他想到這樣做──客人來買書,明碼實價不打折,但購書滿指定金額,會送贈本地農產品或雜貨,如新鮮有機蔬菜、蒜頭醬、水果茶、一口鳳梨波、環保廁紙、純素餅乾、果乾等,如此一來,客人獲得健康有益的贈品,本地供應商多了個銷售渠道,書店也藉此可提高生意額。

書館內有售本地和臺灣生產的農產品,這裡所有書籍不打折,讀者購書滿指定金額,送贈本地農產品(菜、橙、薑等)或雜貨(手工肥皂等),透過這種消費模式,人們可以買到喜歡的書本,同時支持持續發展本地農產事業。

通過這種消費模式,人們可以買到喜歡的書,同時更有效支持持續發展本地農產事業,「十元一斤菜,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太貴,可是兩、三元一斤的菜,很多時連種植方法都有問題。知識有價,食物也有價。」

INFO

一拳書館    

Book Punch  
地址|九龍深水埗大南街169-171號大南商業大廈3樓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12:00~21:00

FB|bookpunch

IG|book.punch

開業| 2020年9月

作者簡介

周家盈

教育及文字工作者,喜歡說故事,也是說書人。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士,英文應用語言學碩士,副修法語,曾就讀於巴黎第一大學。2013年創辦《Slowdown Town》雜誌,提倡放慢生活節奏。著有《書店日常──香港獨立書店在地行旅》、《書店現場──香港個性書店訪談札記》、《書店有時──社會變遷而萬物皆有定時,冀洪水滔滔中紀念書店為人們帶來的美好》。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百年漁村的海海人生 蚵仔寮漁港前世今生
用報告讓主管幫我們做事?簡報的題目不等於簡報的目的 理解溝通的四個層次
努力小農》台灣農地煉金術「七步絕戶」 信任危機與國土危機下農民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