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飲食串連國際 臺東舉辦首次慢食國際論壇

臺東縣政府辦理首場國際慢食論壇。
臺東縣政府辦理首場國際慢食論壇。
臺東縣政府辦理首場國際慢食論壇。
臺東縣政府辦理首場國際慢食論壇。

臺東縣積極推動慢食運動,今(28)日在縣府大禮堂迎來首場國際慢食論壇,來自義大利、菲律賓、印度、馬來西亞等國際慢食代表,分享世界各地的慢食推動經驗,與臺東在地慢食實踐者交流激盪,盼藉由論壇讓臺東成為與國際慢食運動對話、鏈結南島文化的新基地。

 

臺東縣副縣長王志輝表示,全球風行至今30餘年的慢食運動,起源於義大利,在臺東推動超過10年,已長出在地豐富多元的樣貌,縣府在今年第一場慢食節前夕辦理國際慢食論壇,希望持續走向國際、鏈結南島文化,將是臺東慢食下一個10年要努力的重要目標。

 

臺東國際慢食論壇邀請7位國際慢食運動倡議者,與臺東在地慢食實踐者同臺激盪交流,以「從節慶到日常,從傳統到當代」為主題,探討傳統飲食文化如何透過慢食運動在當代社會中實踐?」、「國際慢食運動如何透過公民的多元參與及社群力量,在世界角落遍地開花?」等議題。

 

農業處長許家豪說明,論壇活動現場備有同步即時口譯服務,首先由來自義大利國際慢食總部的Andrea Amato與 Daniel Cruse,帶大家認識慢食從義大利擴展到全球的過程,並分享慢食運動最經典的美味方舟(Ark of Taste)與慢食衛戍 (Slow Food Presidia) 計畫。

 

另外,響應2023國際小米年,印度代表Aruna Tirkey以印度賈坎德邦的小米廚房為起點,分享印度當地慢食節的經驗;馬來西亞代表Nazlina Spice Station由地方特色飲食切入,從叻沙(Laksa)來談檳城的飲食文化保存。

 

來自菲律賓的Gonnay夫婦與Ramon Uy Jr,各自從家庭、聚落、組織、市集與旅遊等面向,討論慢食運動如何透過社群串聯,達成文化傳承與食農教育的功能。

 

臺東在地代表、布農族的ibu istanda takiscibanan,向國際分享海端鄉崁頂部落復育小米的歷程;津和堂執行長郭麗津則述說慢食在臺東耕耘10年的經驗,以及未來願景。

 

此次論壇也和南華大學合作推出微展覽,於縣府1樓大廳展出,南華大學USR國際鏈結協同主持人葉月嬌教授期望,經由不同國家的社群合作,讓民眾更認識慢食節,將在地小鎮發展成具有慢食特色的宜居城市、國際慢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