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專案部過春節(外一篇)/梁征

梁征

春節,即中國農曆新年,俗稱“新春”“新歲”等,又稱“過年”“過大年”,是集除舊佈新、拜神祭祖、祈福辟邪、親朋團圓、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百節年為首,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

又是一個春節來臨的時候,我回想起20多年前在專案部過春節的往事,內心百感交集。

2002年的夏天,當我一個人來到武漢工作地點的時候,熱情的同事給了我最熱情的接待,隨著工作的不斷深入,我愛上了我所選擇的工作,並以我最大的熱情投入到了工作之中。

轉眼間,半年過去了,我迎來了工作後的第一個春節——2003年春節。

那時,因為趕工期,作為新員工代表,我主動留守值班,我們和工友們辛勤地工作在各自的崗位上,放棄了與父母團聚的機會,放棄了與孩子相處的機會,放棄了與愛人相約的機會……我們是建築人,是一群奮戰在施工一線的普通人,而我也始終相信,“從來沒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為你負重前行”。

在休息的時候,我看著手機上親朋好友們發來的一條條祝福短信,一股思鄉之情不禁湧上心頭。如果我留在家鄉,這個時候我應該也圍繞在父母身邊,吃著父母做的可口的飯菜,尤其是我最喜歡吃的青椒炒肉。可是,當時,我也只能在遙遠的武漢想念故鄉的親人,想念母親親手包的餃子了。想著想著,眼淚不禁湧了出來。

春節前夕,為了讓大家過一個特別的節日,我和專案部的同事們一起佈置活動現場,各式燈籠閃爍著紅色的喜慶光芒,把漆黑的深夜裝點得五彩斑斕、絢麗奪目,頓時有了節日的氛圍。忙碌的工作節奏,歡樂祥和的氣氛,沖淡了濃濃的鄉愁。工地就是建築人的第二個“家”。無論是偏遠的山區,還是繁華的城市,處處都留下他們深沉的奉獻。他們贏得了社會的尊重,也獲得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為了工程的早日交付,他們在工地度過了春節。

晚上,我們專案部幾個人聚在一起,大家摩拳擦掌各自準備拿手好菜,沒有“節目”的同事們自發幫忙打下手,現場頓時熱鬧了起來。一陣忙碌過後,就到了吃團圓飯的時間,糖醋松鼠魚、可樂雞翅、醋溜土豆等菜肴展現在大家面前,香氣撲面,沒想到平時穿梭在鋼筋混凝土之間的建築人掌起勺來也遊刃有餘。

專案部方經理首先舉杯:“我們大家來自天南地北、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我們走到一起來了,為了我們的工程能夠如期完工,大家放棄了和親人團聚的機會,加班加點的工作,我代表專案部感謝大家,也祝大家能在新的一年裏工作順利,祝我們的工程能夠做好。”聽到了這句話我的心裏頓時暖洋洋的。席間,我們相互道著祝福,歡聲笑語中把氣氛推到了高潮,空氣中似乎都飄散著幸福美好的味道。年夜飯就在一片祥和的氣氛中度過。飯後大家圍坐在一起,唱歌、跳舞、猜燈謎,精彩之處大家笑做一團。這就是我們建築人的春節!

不知不覺就到了午夜,當新年的鐘聲敲響的時候,大廚給我們端上了熱氣騰騰的餃子,方經理親切的對我說:“小梁啊,不要覺得離開家就心裏難受,我們大家就是一家人,怕你吃不慣辣菜,這餃子是特意為你準備的。”淚水再一次模糊了我的雙眼,然而這一次卻是幸福的眼淚。大口的吃著餃子,雖然這餃子是超市買來的,但是卻能吃出母親的味道,因為這裏蘊含這和母親一樣的愛。

歲月如歌,當年在工地過春節的場景卻深深的印在我腦海深處,那種遠離了家人,遠離了朋友的除夕對於我來說卻有著另外一種意義。因為我認為:建築人在工地過除夕,那是一種讓人終身難忘的除夕。

人們都說每逢佳節倍思親,可是遠在他鄉的我,那時卻沒有感到孤單,因為我的身邊每一位同事都是我的親人。

◆當書店成為風景
——讀《查令十字街84號》有感
冬日的夜晚,我讀完了《查令十字街84號》。這是一本小書,講述了一個千裏神交的溫暖故事。書的正文,是一疊從1949年至1969年悠悠20載的書信集,還有序跋及附錄。那書信的一端,叫海蓮·漢芙,是一個酣暢淋漓的性情女人,是一個愛書成癡、窮困潦倒的紐約編劇;書信的另一端,叫弗蘭克·德爾,是一個矜持穩重的英倫紳士,是一個為海蓮·漢芙海尋舊書20載的謙謙君子。

書中,海蓮·漢芙受不了美國“不是標價奇貴的珍本就是到處都是的邋遢書”轉而去英國的馬克斯與科恩書店郵購:於是二十年的前塵舊事娓娓而來。

奧斯丁一本正經的在信裏和自家姐妹討論綢緞的價格,數落鄰桌太太小姐的矯揉造作。看起來,奧斯丁和海蓮·漢芙還真有些相似,只是海蓮·漢芙所書寫的一切都圍繞著她的書。

查令十字街84號是倫敦無與倫比的舊書店之一。“一走進店內,喧囂全被關在門外。一陣古書的陳舊氣味撲鼻而來……那是一種混雜著黴味兒,和長年積塵的氣息,再加上牆壁和地板,散發來的木頭香……店內有一位年約五十的英倫男士,他禮貌地向我問好……”“活脫脫從狄更斯的小說裏蹦出來的可愛鋪子”。這是到訪過查令十字街84號這家舊書店的人對它的描述。

讀書人的樂趣,莫過於遇見好書而又價廉。書中,海蓮·漢芙說她絕不買一本沒有讀過的書,我懂她的那種感覺,尤其是在如她那般生活困窘的條件下。

後來,查令十字街84號也沒有逃脫書店凋敝的宿命,最終關門變成了一個酒吧,只是在門邊掛了一個銅牌,上書:查令十字街84號,馬克斯與科恩書店舊址,因為海蓮·漢芙的書而聞名天下。查令十字街84號成了一道風景,成了人們對書的懷念之地。於是,有人感歎:“二十年間緣慳一面,相隔萬裏莫逆於心。”這恐怕就是《查令十字街84號》最動人之處。

書籍裝幀要有書卷氣,要清貴不要華貴。大概因譯者同時也是書版設計者的緣故,書的整體感覺不錯,隨書還送了一本關於此書的別冊,更是令人驚喜。

合上書本,我的腦海裏閃現出海蓮·漢芙那深情的話:“你們若恰好路經查令十字街84號,請代我獻上一吻,我虧欠她良多——”

這些年來,我們都虧欠書店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