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學校,挖個水草塘 成福國小的萬用教室

在我們學校,挖個水草塘 成福國小的萬用教室

《我還有熱情:情願做個傻老師》‧三采文化出版
三采文化出版提供

我任教的成福國小位在三峽橫溪溪畔、柴埔山山腳下,是個不算太城市,也不算太鄉下的一隅,成校已經有九十幾年,算是一所老學校了。而現在成福水草塘所在的位置,在日據時代其實是教師宿舍,宿舍的地面經常冒水,所以非常潮濕。後來學校改建時,這裏便直接澆上水泥,變成一片老師的停車場,只是仍然繼續冒水。

有一次,學校在進行濕地的水草課程時,有人提出提議,何不來探勘看看,說不定這片停車場也可以變成一片能夠栽培出水草的濕地,提供給孩子做為學習之用。面對現在教育強調「環境永續發展」的全球走向,學校當然不能任由寶藏繼續埋沒,如果我們願意試試看,說不定深埋地底的水流有機會再次展現它神奇的生命力。

這本來只是一個提議,但我們真的那麼做了。學校請人來進行探勘,先是往下挖了長寬約一公尺,深兩公尺的坑,沒想到水就滿了出來。這代表下面真的有天然的湧泉,濕地的最重要兩要素是水源,以及如何留住水。
幸運的是,這裏兩項都具備了。

把停車場變成濕地,似乎說起來很簡單,但是做起來可不是喊挖就挖的。停車場本是學校老師在使用的,沒了這個地方,老師們就得把車停在另外一處更窄小、更難停車的地方。此外,學校的垃圾子母車本來就放在這裏,但是如果我們有了濕地,子母車勢必不能繼續停放在這裏,以免影響濕地的生態。但是這項計畫卻得到老師們的支持,最後老師們不僅將車子停放在另外一處,把這裏讓給孩子將來進行教育之用,更把子母車退回,全校師生嚴格進行垃圾分類減量計畫,每天至多用兩個大垃圾袋集中全校的廢棄物,再等垃圾車來後才清運。

為什麼要為孩子這麼做呢?一片濕地有什麼特殊之處?

其實,濕地可以提供的生物多樣性僅次於雨林,有了濕地,孩子便能與水生植物直接互動;昆蟲、鳥類來了以後,許多課程與內容便能夠與孩子一起進行體驗。而生態教育甚至只是一小部分而已,因為水草還可以做手抄紙,也可以做水草餐,其他學校的小朋友可能根本沒有機會參與這種活動,親身體驗這種感覺。

成福最後挖成的水草塘最深處有三公尺,初次見到完工後的水草塘,小朋友們眼神熱切地問:「老師,這是游泳池嗎?」、「老師,這是釣魚池嗎?」……是因為居住環境的關係吧,對於「玩水」這件事,成福的孩子們總是那麼興致勃勃吶。

水草塘雖然是緩坡式的,但是對孩子來說仍有一定的危險性。所以每個成福的孩子一入學後,就會接觸到許許多多的濕地課程,這些嚴謹的課程可以幫助孩子了解這片水草塘。

在我們的定位中,水草塘並不是「生態池」,而是一個「埤塘濕地」的完整系統,是生物可以來繁衍的「棲地」。正因為如此,所以水草塘的深度要夠深,以避免強勢物種的過度氾濫。而且,也需運用各種原生水草及多變的水深來進行管理,儘可能減少人為的干擾,營造出一個兼具「生物多樣性棲地」及「多面向生態教育」功能的自然學習場域。

我們放入一百三十多種的水生植物,每一種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是由老師帶著孩子與家長到原棲地進行採種,然後再進行移植。例如我們的水塘中有臺灣萍蓬草,這種水草必須在土裏發根。但是水草塘挖好後已經有三公尺深,我們不可能再潛水進去種植,所以後來就使用「拋植法」──?請孩子在襪子裏塞進泥土與芽點,再讓孩子把襪子丟進水池中心。這種經驗不僅對孩子來說很特殊,對我們大人同樣是獨一無二的經驗。

水草塘本來光禿禿的,在大家的努力下,一年後就成為一處生機盎然的地方,有許多植物是無意中出現的,每天都有驚喜。孩子的記錄中,有一天翠鳥來了,有一天蜻蜓的幼蟲開始羽化了,有一天臺灣窗螢出現了,這一切都讓人好驚喜,以前我們想都不敢想在晚上的校園裏面可以看到螢火蟲。

我們成功打造的,不只是一片別人眼中的「池塘」,而是除了可以進行課堂教學、孩子遊憩外,一個「人」與「自然」友善共處的生活環境。

孩子們在這裏學到的,除了是個正向的環境,也了解所謂外來強勢物種的危害。水草塘既然是需要管理的,我們就帶著孩子一起學習如何管理,例如某些物種被種植在比較偏遠的地方,因為水草塘的深度,這些物種等於被深水這一天然屏障給「關在」某些角落。此外,福壽螺是我們最害怕的生物,水草塘也不可避免的要面對這個問題。所以成福的孩子們知道,福壽螺每次產卵幾百顆,一周孵化後,就有幾百隻福壽螺跑出來吃水生植物。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學到的,絕對不是只用課本就能說明的。

坦白講,濕地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是個十分陌生的地方,即使我們地處於山邊水旁的橫溪地區,野外還擁有許多類濕地的環境,但種種的限制與誤解,還是讓孩子沒有機會認識濕地。那些長著水草、綻著小花,偶爾還傳來的悅耳蛙鳴鳥叫的美麗濕地,對現在的孩子來說,不過像是車窗外的景色般而已。

但是成福的水草塘,讓孩子有機會認識濕地的美麗景色、豐富生態及不可取代的重要性,這裏可說是兼具「生物多樣性棲地」及「多面向生態教室」的發展性教學場域。老師們將水草塘當成萬用教室,把草塘中有形的、無形的事物,當成教學的素材,發展出別具創意與樂趣的課程。讓濕地課程變成一系列強調實作與感受的課程,從前端的拋擲水草,到後端的記錄管理,都是由成福師生共同參與的一段學習與付出的過程,不只孩子有收穫,老師也從中獲得大量的專業成長,並且體現了創意發展與生活實踐,交織而成校園的意識覺醒與改變。
最重要的是,孩子們把水草塘當成大自然的遊樂園,在這裏接觸自然、認識自然、感受自然,並且學會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學會動手去保護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