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哭窮盼修財劃法 17縣市代表登台喊預算缺口2600億元

地方哭窮盼修財劃法 17縣市代表登台喊預算缺口2600億元
地方哭窮盼修財劃法 17縣市代表登台喊預算缺口2600億元


國民黨立委羅明才今(3)日在財劃法詢答時,邀請出席的地方代表,若縣市有財政缺口者,可以上台說明差額多少,最終共有17個縣市代表登台,每年地方預算缺口共約2,600億元,凸顯地方財政的困難。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今日繼續審查《財政收支劃分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等案,繼續完成5月20日未完成的詢答。並邀財長莊翠雲,主計長陳淑姿出席備詢。財委會也已安排本周三(5日)上午召開第一次初步審查會議,並召開公聽會。

國民黨及民眾黨立委今天持續追問財長莊翠雲,本周三初步審查時,會不會提出院版修正草案。民眾黨立委黃珊珊則擔憂,財劃法已25年未修,上次修法是1999年,如果遲遲無法凝聚各界共識,會不會又要再拖5年?

財政部重申修法要先凝聚地方共識

莊翠雲則說明,過去已5度提出修法,但最終沒有完成修法的原因,就是各地方共識不足;即便財政部已有版本,但若沒有凝聚分配共識,設定時間表是沒有意義的。

莊翠雲也說,目前在各地方縣市水平分配始終無法獲得共識,盼能努力縮小差距,並將分配公式入法;本周三公聽會時,也可以聽聽各方專家學者意見。

17縣市代表登台喊窮 多數縣市缺口百億元

羅明才質詢時直接邀地方政府若有缺錢的,可以上台說明該縣市的預算缺口,不缺錢的可以不用上台;結果共有17個縣市上台,缺口共2,600億元;其中,缺口金額最高的是新北市的600億元、金額最低的是連江縣的5億元,多數地方縣市的缺口約在百億元左右。

按今天各地方政府登台順序,依序為台北市(200億元)、桃園市(500億元)、新竹縣(100億元)、南投縣(50億元)、新北市(600億元)、宜蘭縣(140億元)、花蓮縣(100億元)、金門縣(20億元)、台中市(300億元)、雲林縣(100億元)、新竹市(100億元)、苗栗縣(100億元)、嘉義市(100億元)、基隆市(100億元)、澎湖縣(25億元)、台南市(60億元)、連江縣(5億元)。

補助收入看中央臉色 地方喊不公

各立委皆持續替自家選區爭取,國民黨立委李彥秀以2022年中央挹注地方財源表說明,雖然台北市當年度統籌分配稅款495億元為六都最高,但若加上補助收入,北市就只剩179億元在六都敬陪末座,整體加總674億元,在六都排名第4。

李彥秀表示,這證明現行制度讓補助收入多寡就要看中央臉色,中央愛給誰就給誰,是不公不義不仁的版本,已到了非修不可的地步。她也主張,應加入「首都保留3%」的指標。

新北市人均分配預算全國最低

國民黨立委張智倫在質詢時則表示,新北市約有400萬人口,是全國最多,但若按人均計算,新北市人均預算最低;即便以全國22縣市來排名,新北市民人均分額金額還是最低,凸顯新北市的分配嚴重不足。

但按財政部說明,分配公式以人口指標為主,易導致人口數較多的市縣獲配較優,不利人口較少的市縣;但新北人口全國最多,人均分配卻最低,當然應納人口指標進行分配。

莊翠雲則說明,人口數一直是分配指標之一,但權重不宜過大,以免造成不公。

綠委提醒權責劃分也同樣重要

民進黨立委郭國文則表示,若按國民黨版本,中央要多給地方5,770億元,對中央總預算籌編是有困難的。主計長陳淑姿也坦言,若按此版本,即使舉債也會觸及債務上限,中央政府預算恐有籌編困難。

郭國文也說,若按在野黨版本,營所稅多分配給地方5%,就是「高虹安條款」;首都保留款3%,就是「蔣萬安條款」;按人口數多寡分配就是「新北市條款」。

郭國文提醒財政部,除了在《財政收支劃分法》上打轉,本次修法應同步考量《地方制度法》、《地方稅法通則》、《公債法》等4項法案同步修法,尤其要修正內政部主管的地方制度法,讓中央與地方權責分明,否則分配比例失衡的問題,永遠無法解決。

更多太報報導
藍白擬修財劃法 卓榮泰表態「願討論」:一定要中央地方互補
藍白再聯手推《財劃法》修法 柯文哲要求綠營勿雙標:在野時也主張要修
藍白聯手擬修《財劃法》 王鴻薇籲「中央別再抗拒」 吳思瑤:持開放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