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與陸交涉農產品復銷 農長直言困擾

農業部長陳駿季昨指出,中國反覆開放、禁止市場,不確定性極高,台灣必須走自己的路。(范揚光攝)
農業部長陳駿季昨指出,中國反覆開放、禁止市場,不確定性極高,台灣必須走自己的路。(范揚光攝)

大陸2021年起禁止我國部分農漁產品輸入,即使上月宣布文旦柚復銷,但芒果、鳳梨、石斑魚等農漁產品依然禁輸。農業部長陳駿季昨指出,中國反覆開放、禁止市場,不確定性極高,台灣必須走自己的路,他也直言,台東縣政府爭取鳳梨釋迦復銷是「困擾」,放任縣市政府談判將分化台灣,「我們就不是國家了」,沒有國與國談判、確認檢疫條件,受害的一定是農民。

陳駿季強調,農漁產貿易一定經過加強檢疫、退運程序,禁運才是最後手段,中國直接禁止我國農漁產外銷,即使我國擬定改進方案依不予理會,復銷卻沒有理由突然宣布,顯見中國禁止、開放市場存在「非技術面因素」,更造成我國農民種植困擾。

他舉例,我國當初因應中國市場需求種植鳳梨釋迦,禁輸期間改輔導轉作,未料中國宣布復銷,農民轉作意願大幅下降,中國反覆態度使鳳梨釋迦產業不確定性極高。

即使台東縣政府赴陸爭取鳳梨釋迦復銷,陳駿季卻直言這是「困擾」,更指出農漁產外銷直接透過地方政府,「我們就不是國家了」,放任縣政府談判「就是分化」,唯有透過國家談判,雙方確認檢疫條件,再輔導農漁民進外銷才是正辦。

由於國民黨立委傅崐萁等人訪陸,大陸宣布批准文旦柚輸入,他質疑,文旦柚產量西部約占28%、台東占約22%,只靠地方政府負責外銷,其他縣市怎麼辦?縣市政府談判沒有保障,受害的一定是農民。

陳駿季強調,農業部重視所有市場,但鑒於中國市場不確定性,其偏好的農漁產品會盡力輔導轉作或開發多元加工品銷往其他國家,國內消費者接受的農漁產則都會推廣、外銷,「我們必須走自己的路,我重視它(指中國),但不會每天期待它開放」。

農業部重視任何外銷市場,我國去年農林漁畜出口值卻是蔡政府上任以來最低,他表示,外銷成績必須看長期趨勢,像是我國鳳梨去年銷日數量減少,主要原因是日幣貶值,其次是我國鳳梨因品質高、價格也高,但農業部已積極開拓紐西蘭、澳洲、加拿大等新市場,芒果外銷國也是陸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