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狹人稠優先發展複合運輸

智慧型運輸系統在國內之研究推動已有多年,由於智慧運輸的發展涉及的範圍甚廣,除了運輸系統外,尚包括電子、電信、資訊等科技產業,歐美日等國的發展均由中央政府主導,制定推動法案、編列預算,建立國家級系統架構,擬訂相關技術標準,做為各區域、都市、以及民間科技產業發展的依據。 台灣的國情、交通特性與歐美國家有很大的不同,因為我國地狹人稠、資源有限,汽機車使用偏高,智慧運輸發展應優先考慮公共運輸系統的智慧化,包括城際旅客運輸與都市大眾運輸系統,以及各種運輸系統間之轉運設施與資訊導引,即所謂「複合運輸」,以配合發展公共運輸系統之運輸政策。 智慧型運輸系統是建立於既有的運輸設施基礎上,而不是像購置家電設備一樣,買來安裝就能使用,例如先進交通管理服務需要有良好的交通工程設施、電腦號誌系統、再加上車輛偵測系統,資訊傳輸系統,以及車流模擬與號誌時制設計電腦軟體等,才能使交通控制系統更具智慧,提供更有效率的服務。在電子控制與資訊科技方面,我國電子產業方面或可勝任,但在車流模擬與交控軟體方面,國內交通領域卻很少針對交通特性如機車與混合車流等交通行為進行有系統的研究,也尚未研發建立適用國內交通特性的本土性交通模擬與交控套裝軟體。試想,沒有適用於國內交通特性的交控模式,再好的先進交通管理系統建置也無法發揮其應有的功能,也可能只是虛有其表而已。 就先進公共運輸系統而言,國內除了台北市得天獨厚,有完善的捷運系統及路線密布、班次頻繁的公車服務外,其它各大小城市的大眾運輸均仰賴公共汽車,而現有公車系統都是既路線少、又班次疏,旅客寥寥無幾。如果沒有先好好規劃建立一個良好的公車系統,增加路線與班次,大量投資購置車輛,改善埸站設施,而只一味地去追求裝置車輛定位系統、旅客資訊系統等,恐怕再怎麼智慧化的公車也是枉然,對於發展大眾運輸助益不,因為國內都市大眾運輸系統的主要問題在於投資不足,不是公車不夠智慧化,所以,有良好足夠的公車系統應是智慧化服務的先決條件。 研擬長短期策略分期實施 此外,在智慧運輸的定義與系統架構的認知上,台灣運輸系統的架構,主要仿照美國架構,其思考邏輯與使用名詞對國內各界均感生澀難懂,又缺乏推廣溝通,除了少數較有研究的學者專家外,一般民眾很難瞭解該系統架構的內容與意義,甚至許多交通運輸從業人員也是一知半解,不容易建立共識、產生共鳴,也將影響我國運輸系統推動。 交通部運輸研所表示,由於我國現有運輸系統尚未完備,交通工程設施品質亦不夠精緻,加以我國交通特性與歐美國家不同,所以,台灣智慧運輸系統發展策略不能完全仿照歐美先進國家,應配合國情、既有基礎設施、行政法制架構、及相關產業發展等,研擬本土性的長短期發展策略,分期實施,循序漸進,不宜操之過急。 台灣現階段的智慧運輸系統發展目標,應設定在運輸系統本身的改善與品質提升,由於現有各種運輸系統的缺失或不足情況不同,智慧化要求的地方或程度也互異,因此系統發展的短期策略應著重於改善既有運輸系統的最基礎設施、或原本就不夠精緻、不太智慧的部分,使它們的智商提高一些,服務品質提昇一點,以滿足民眾對運輸服務的基本需求。 也就是說,目前應該把智慧運輸系統視為改善運輸系統或提高運輸系統服務績效的「部分工具」或「部分技術」,不宜當做改善運輸的「全套工具」或萬靈丹,也即將系統的觀念、技術、與經費預算納入經常性的運輸系統服務績效的改善項目中,逐步提高運輸系統的智慧與服務績效,而不宜將智慧運輸系統視為一種新而獨立的運輸系統來發展。 研訂國際化技術標準促進民間參與 由於智慧運輸系統將是未來運輸系統發展的主流,就長期發展策略而言,我國政府也應該儘早確立一個智慧運輸發展的推動機制,制定相關法規制度與行政作業程序,明訂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權責關係,建立共識分工合作,並整合產、官、學、研等各界的所有資源,籌措經費、培養專業人才,一方面有計畫的進行交通持性與相關技術的基礎研究、開發、與應用,一方面研訂符合國際化的技術標準、通訊協定、與驗證程序,以促進民間相關產業的參與。 智慧運輸長期發展策略可把視為一種獨立的新運輸系統來推動,進行全國性的基礎建設,包括九大發展領域的所有服務系統,建置完善的偵側、監視、管制、傳輸、顯示等基本功能的系統,未來使各種既有或新建的運輸系統都具有智慧、更具親和力,達到更有效率、更安全的運輸服務的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