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儀風潮不減成收藏珍品 英國手工製作要價百萬

地圖繪製師在球體的地球儀塗上膠,把一片片剪好的地圖錶片小心黏貼在球面上。

這家位於英國倫敦的地球儀製作公司Bellerby&Co在16年前創立時,Google Earth虛擬地球儀已經問世7年。在人手一機的數位時代,除了學校和博物館,愈來愈難見到地球儀。

58歲的創辦人貝勒比(Peter Bellerby)說,當年想為80歲父親選購精緻的地球儀當成生日禮物的執念,促使他成立這家公司。

貝勒比形容,「我自己每天都用Google Earth,那是一個非常好用的工具,讓生活和功用更便利。不過你不會到Google Earth去尋找靈感,你不會在Google Earth漫步街頭、看那裡的圖片,因為那些都是非常原始的影像,沒有美感。」

觸摸地球儀,宛如把地球捧在手心裡,感受孕育生命的地球母親具有的溫度。貝勒比相信透過觸覺,能重新串起人與居住的星球之間的聯繫。

為了做出精準刻度並具有美學質感的地球儀,他聘用20多名繪圖師與美工專家,以手工製作一顆顆地球儀,也因為高度要求精準正確,因此製作過程深具挑戰性。

地球儀製作部門主管西爾瓦(Eddy Da Silva)表示,「因為它是手工製作的,這會產生難度,表面是彎曲而有起伏,因此當考慮到如緯度線的線條,並對齊國家和文字時,這些就會變得複雜。」

貝勒比依照製作的地球儀尺寸,包括從直徑12公分到超過1公尺的立型大地球。貝勒比也不只做地球,他也接獲來自科學機構、收藏家與私人企業的訂單,做過火星、月球儀和星象儀,還有家族圖譜儀。

過去從事影視製作的貝勒比,也曾為電影做過地球儀道具,2011年美國導演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的《雨果的冒險》(Hugo)是其中一部。

手工球儀的價位偏高,從6萬元台幣起跳,最貴的超過280萬元。1顆立體球型儀依照客製條件,所需的製作時間不一,通常下單之後要等上4個月,還有客戶等了1年半才收到。

由於地圖繪製牽涉國界問題,有時貨品通關時會遭到官員刁難,尤其是印度、中國、北非和中東等地區。

地球儀製造公司創辦人貝勒比表示,「對中國,我們必須將台灣標記為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才能通過海關;在其他地區像在印度,我可能會被判處6個月監禁,如果我們沒有按照德里政府要求描繪印度和巴基斯坦邊界。每個國家對世界有不同的觀點,所以製圖學是具有民族主義色彩的事物。」

受到數位化科技的影響,連教育機構都不常使用地球儀,也逐漸改變地球儀的功能。

英國惠普爾科學史博物館館長納爾表示,「在學校,我們看到地球儀的數量愈來愈少,我想現在它們可能成為象徵地位的物品,它們被買來做為展示品,看起來美觀。」

其實立體球型的地圖,能準確展示相對的地理位置與地表面積大小,在教育學習上仍具有相當關鍵的作用。

台灣有視障團體便在地球儀上加工,幫助視障人士利用觸覺認識不同的國家與地理環境。

比起二次元的平面地圖,地球儀多了觸感,串起人與地球的連結。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走讀台南主題博物館 發掘府城文化底蘊
地球超載日提前到7/29 專家呼籲減排
Google I/O開發者大會 平價手機受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