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卻沒收到「國家級警報」?氣象局解答:要符合2條件

記者林柏廷/台北報導

中央氣象局地震中心課長陳達毅解釋「國家級警報」的運作原理。(圖/資料照)
中央氣象局地震中心課長陳達毅解釋「國家級警報」的運作原理。(圖/資料照)

9月17日迄今,花蓮及台東頻繁出現有感地震,其中又以18日下午2時44分,發生於台東池上芮氏規模6.8的「主震」最大,全台有感。然而,有民眾表示地震接連晃,卻從來沒有收到半則「國家級警報」。對此,我國中央氣象局地震中心課長陳達毅解釋了原因及運作原理。

截至目前為止,地震發生次數為147個,規模超過6有1個,就是17日晚間9時41分規模6.4的前震,規模5-6有7個,規模4-5有47個,規模3-4有91個。綜合上述,前震共73個,主震1個,也就是18日下午2時44分規模6.8地震,餘震73個。

各地感受到的震度不同,所以僅有部分民眾收到了「國家級警報」。中央氣象局地震中心課長陳達毅解釋,警報的發送原則是系統偵測到「地震規模達5.0以上」,便會針對「預估震度達4級以上」的民眾發送。換句話說,震度低於4級的縣市即便有感,也不會收到國家級警報。

至於如果身處震度4級的區域卻沒有收到警報,有可能是警報發送時「正在通話中」、「正在使用3G網路上網」、「手機開啟飛航模式」、「手機設定有拒收警訊通知、緊急警報、測試用訊息」或「手機未更新,因此不具備完整接收災防告警細胞廣播訊息的功能」等原因,不用太過擔心自己成為國家級邊緣人。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餘震差不多搖完了!氣象局坦言「怪怪的」:不確定是否正常
地震吃台灣豆腐?中國微博熱搜「花蓮地震為我國今年最大」
2天震147次!陳國昌:餘震次數降 仍不排除有稍大餘震
台北為何搖很大?辛在勤解答「2次都主震」:台灣沉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