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山問題怎解?民眾黨團籲環境部盤點處理量能、從源頭垃圾減量

民眾黨團今召開「蔡政府推動零廢棄 垃圾山問題怎麼解?」記者會,黨團副總召賴香伶、幹事長張其祿出席。   圖:民眾黨團 / 提供
民眾黨團今召開「蔡政府推動零廢棄 垃圾山問題怎麼解?」記者會,黨團副總召賴香伶、幹事長張其祿出席。 圖:民眾黨團 / 提供

[Newtalk新聞]

環境部近日正式掛牌,總統蔡英文宣告邁向循環經濟與「零廢棄」目標。然而,民眾黨立法院黨團今(25日)指出,台灣近年環境治理狀況堪憂,南投、桃園等縣市都傳出待處理垃圾堆積成山,再加上事業廢棄物濫倒問題嚴峻,帶來環境污染與惡臭空污隱憂,籲環境部環境部加強盤點國內一般及事業廢棄物處理缺口,研擬改善計畫,並加強觀念宣導,從源頭達到垃圾減量。

民眾黨團今召開「蔡政府推動零廢棄 垃圾山問題怎麼解?」記者會,黨團副總召賴香伶、幹事長張其祿出席。

賴香伶指出,台灣廢棄物總量6年間成長19%,一般廢棄物更在2022年創新高,達到1,123萬8,654噸,全台24座大型焚化廠近5年處理量卻減少4.32%,暫存垃圾總量從2017至2022年成長超過9倍。政府應跨部會與地方合作,清查廢棄物與焚化爐的問題,才能進一步研擬具有科學性的處理策略;同時與民營企業共同組成策略聯盟,聚焦事業廢棄物處理問題,共同推進環境治理。

賴香伶說,垃圾減量的關鍵,在於改善民眾觀念與習慣,從源頭減少垃圾,例如台北市執行垃圾費隨袋徵收,確實有助減少垃圾。此外,桃園市2022年垃圾妥善處理率92.1%,在六都墊底,遭桃園市審計處要求檢討,如今前市長鄭文燦前進中央擔任副閣揆,理應更協助地方處理垃圾問題。

張其祿表示,全台已囤積逾600萬噸事業廢棄物,但政府卻呈現消極態度,《廢清法》第32條規定,工業區應規劃其專屬廢棄物處理設施,至今通過20多年仍未落實。去年全國事業廢棄物產生量高達2,117萬公噸,再利用率高達86%,這一個美好數字的背後,卻隱藏迫切的問題。國內一般事業廢棄物處理能力,並未隨著產業同步提升,事業廢棄物處理量能滯後,不僅壓縮一般廢棄物的處理量能,更導致廢棄物暫存量逐年上升,甚至演變為非法棄置問題。截至今年1月底,全國非法棄置場址多達607處,其中超過5年仍未清理者115處,主要集中在高雄市、彰化縣、台南市、屏東縣、新竹縣等地。

張其祿直言,隨著綠電耗材、太陽能板部分將進入淘汰週期,或是都市更新後廢棄建材等增加,事業廢棄物預計將有增無減,籲環境部全面盤點事業廢棄物的種類、數量及處理量能,檢視循環經濟和廢棄物處理相關法規落實情形並進行滾動檢討,以確保能真正實踐循環經濟。

查看原文

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
蘇拉颱風恐襲台影響雙城論壇?蔣萬安:依據科學專業判斷
TVBS民調:賴清德訪美後支持度上升至37% 柯、侯分別下滑至28%和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