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流動的居所—台北住宿見聞
台北與香港同樣是一個高度發展的都市,一樣因為土地稀缺卻人口密集,加上房屋是許多人的投資財產,使房價與租金一直居高不下。租金為許多人添加經濟重擔,讓居住空間成為一種奢侈,使居住的形態不再是一個家庭式的「住家」,而發展出許多形形式式的房子,產生了不一樣的居住形態。
單身或年輕租屋族的選擇:雅房、套房、劏房、共生住宅
雅房的意思是房間不包含個人的衛浴設備,雅房的形態類似共生公寓,不過不一定是一個整層的住家有廚房或公共空間,可能只有共用的衛浴,價格相較其他房型便宜,是不少人的選擇;套房則附有自己的獨立衛浴,是一個較為個人化的生活空間。香港也有類似的生活空間——「劏房」,它是從普通住宅單位分間成不少於兩個較細小的獨立單位,但坪數一般比台北的更小,居住環境欠佳;共生住宅則是一個住家分租的概念,裡面的設備包含共用衛浴、廚房等,也可能附有衛浴套房的選擇。
這種生活形態好處主要是租金相較便宜,而可以住在一個備有完整設施的住家,也有少數人會跟室友相處融洽而成為北漂的朋友。不過,不少人仍然會面臨各種共居的問題,比如交友習慣不合而帶來的尷尬、衛生習慣不一樣而造成的衝突,也有一些是水電公費攤分的矛盾,更糟糕的情況是一些室友的不良行為帶來危險。而筆者遇到的是最多是噪音問題,溝通不能解決的話,就是搬家。經歷一次一次的搬家,筆者對於居所的概念,漸漸變成短暫而流動的處所,因此不會添置太多家飾,或者沒有太大實用價值的物品。
為了生活 卻活在危險當中
天台(頂樓)加蓋也是許多台北的公寓或透天會出現的出租房型,而他們的建築品質參差不齊,有些會用水泥建造,有些會用木板和鐵皮作為主要建材,而隔熱和防水亦不一定會符合標準的規定。筆者曾目睹過兩次天台加蓋的房子發生火警,燃燒的速度及火勢的蔓延程度是難以想像的可怕,當時房子附近小巷及周圍的主要馬路,都停滿了最少二十台消防車,火災大概在兩三小時後才完全撲熄。雖然頂樓加蓋看起來危機重重,但它們的租金相對許多同樣坪數和地點的房子便宜至少兩至三成,仍然是許多人的選擇。
青年旅館構成的小社區
在疫情期間,台灣曾處於一段長時間的封關狀態,相較其他縣市較少的國內旅客到訪台北,造成許多台北的飯店或旅館都面臨入不敷出的倒閉潮,有些飯店業者為此轉型,推出以優惠價格短期月租的住宿方案,緩解訂房率不足的慘況。
筆者在疫情期閒,曾入住過一間青年旅館,這些青年旅館主要提供一人一個床位及共用的洗浴設施,部分還會提供投幣式洗衣設備、共用的小廚房、冰箱等等,這些住宿的價格相較一般提供單人房及更多服務的飯店便宜,原本已是不少自助旅行者的選擇,加上疫情的優惠方案,成了很多低收入戶的臨時居所。
「我已經在這裡住了三個月,這裡的租金很便宜。」當時睡在下舖的一位年輕人說。那時候,隔壁房間一個阿姨會常來敲門找筆者的室友,他們會結伴去做一些臨時的工作。那裡原來也成為一些北漂者、無家者的安樂窩,他們除了共用旅館設施外,也會分擔起公共空間的衛生,也會分享一些生活經濟,逆境下構成了一個互助的小社區。
作者》甘甘 香港人,目前在台。寫在台見聞同時又會說起香港往事。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劉水:收教所日記——別拋棄絕望(八八)
劉水:收教所日記-別拋棄絕望(八七)
香港2023年以一場假選舉作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