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小╱旅╱行-台北清真寺遇見小小國際村

中國時報【王曉鈴╱台北報導】 全球有五分之一人口是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遍布各大洲近200個國家,正如中國回教協會祕書長馬超彥所說,「認識伊斯蘭文化,等於是認識世界、增加國際觀。」從認識台北清真寺開始,你可以遇見五分之一的地球村。 周五接近中午時分,來自不同國家、不同膚色的人們陸續出現在新生南路,女生披著各色頭巾,不約而同走進清真寺,耳邊聽到的是英語、泰語、阿拉伯語或是我分辨不出的語言,一時恍神還以為自己正置身異國。 這些人彼此或許不認識,但他們有伊斯蘭共同信仰,每周五「主麻」是穆斯林的重要日子,寺裡寺外都擠滿穆斯林,當喚拜聲起、主麻時間來到,所有人排列整齊、動作一致的安靜做禮拜,那場面令人動容。 回式建築簡樸莊嚴 台北清真寺總幹事馬希哲說,早在鄭成功時期就有穆斯林跟著來台,最早的清真寺在鹿港,北台灣是淡水。台北清真寺建於民國49年,為阿拉伯式建築設計,含圓柱拱環長廊、喚拜尖塔及洗淨水房,外牆飾以馬賽克圖案,被列為台北市定古蹟。 我跟著來自巴基斯坦的「喚拜員」韓達里參觀清真寺,首先從洗淨水房開始,穆斯林必須剃牙、洗手腳之後才能入殿。禮拜大殿上的圓頂無梁柱支撐,為典型的土耳其建築工法,殿內鋪設手工波斯羊毛地毯,雖不華麗但簡樸莊嚴。 與其他宗教相比,穆斯林活動顯得保守,不太主動宣傳,若想進一步認識伊斯蘭文化,學校團體可預約清真寺導覽、體驗手抓飯,或報名參加定期課程,造訪時務必遵守伊斯蘭禮節,穿著長袖長褲,入寺禁止喧譁。 周五市集聚集異國美食 另一個親近穆斯林的方式,是清真寺每周五舉辦的市集,從早上10點半到下午2點,共有14個攤位,販賣合乎伊斯蘭規定的熟食與生肉,負責雞肉攤位的馬維鈴說,「穆斯林在外面飲食不方便,大家固定周五來採買,或者在此聚餐。」 最有趣的是,這個小型清真市集聚集了異國美食,有泰國華僑的泰北小吃,緬甸華僑的緬式油飯、印度式便當,阿爾及利亞人的地中海料理,還有約旦人的阿拉伯燉飯、埃及鷹嘴豆泥,可以一口氣吃到各種道地的異國料理。 Halal認證穆斯林安心吃 許多人對穆斯林最大的好奇,是禁食豬肉的規定,中國回教協會祕書長馬超彥說,「對穆斯林而言,伊斯蘭不僅是信仰,也是生活方式,一天要做五次禮拜,所以作息規律;男生不戴金飾、不穿絲綢,才方便工作;不吃豬肉與血液,避免不潔食物導致生病。」 協會近年推廣「Halal」穆斯林餐旅認證,目前全台已有50家旅宿業與餐飲業取得,包含亞都麗緻、台北晶華、君品等7家5星級旅館,另有清真黃牛肉麵、真的好海鮮餐廳,還有印尼、印度、埃及與中東等異國料理,甚至創意冰品Ice Monster。 塔吉摩洛哥料理鎖住美味 獲Halal認證的餐廳之一「塔吉摩洛哥料理」,是台灣少見的摩洛哥餐廳,老闆「老陳」不僅綽號很台,拿出來的手機套也是藍白拖,其實他是不折不扣的摩洛哥人。 年輕時,老陳離開家鄉到世界各國旅行,17年前到了台灣,停下流浪腳步,娶了台灣老婆,開了餐廳,並推廣家鄉的塔吉料理。 老闆娘吳宜謙說,塔吉指的是摩洛哥陶鍋,鍋蓋為三角錐形狀,好讓食材水氣在鍋內流轉,在水資源不足的北非相當實用,燉煮方式既健康養生,又能鎖住食物美味,最近很多日本家庭都備有塔吉鍋,「連我媽都改用塔吉煮三杯雞。」 正宗塔吉吃法是一家子共享一大鍋,以麵包當湯匙沾醬汁,老陳則改良像小火鍋一人一鍋分量,並附上米飯。 吳宜謙笑說,「常有人問我,嫁給穆斯林不怕他娶四個老婆嗎?其實摩洛哥也是一夫一妻制,而且穆斯林很疼老婆、保護家人,沒什麼好擔心的。」 清真昆明園菜單國際化 隱藏在復興北路巷弄內的「清真昆明園」,店名很中國,菜單上卻是異國菜名,店面小又難找,但是海外穆斯林都慕名而來。 老闆馬雲昌是緬甸華僑,也是虔誠的穆斯林,1980年來台讀書,「當時吃飯不方便,我乾脆吃素。」畢業後開起清真餐廳,好讓教友都有安心用餐的去處,以「昆明」為名紀念外婆老家,好手藝也吸引許多非穆斯林的老主顧。 一開始賣滇緬料理,像是「辣醬蝦」、「涼拌茶葉泥」,後來各國客人想吃家鄉味,口傳食譜給他,菜單上漸漸增加了印度料理如田都里烤雞、咖哩蔬菜,以及中東的「穆沙夫」(茄子燴牛肉)、雪蓮子豆牛肉等菜色。 早在取得Halal認證前,昆明園已獲得各國穆斯林口味上的「認證」,每一張餐桌玻璃墊下的滿滿紙鈔就是見證。 「20年前來了一位沙烏地阿拉伯客人,連吃兩天,第二天手上新台幣不夠,我說沒關係,當做小店請客,他臨走前在桌上壓了幾張沙國紙鈔,我沒動它,後來的客人仿效壓了自己國家的紙鈔,變得愈來愈多。」 在馬雲昌的店裡可觀察來台穆斯林的轉變,「以前中東貿易商人相當多,現在大多是東南亞與中國穆斯林旅行團。」採訪當天遇到來自新疆回族客人,向老闆表示「終於找到可以每天來的餐廳了」。(王曉鈴)